退变性脊柱侧弯是老年人常见疾病。手术治疗存在许多争议。作者提出了手术治疗的指导建议,包括减压、后路固定融合、前方融合、截骨。这些治疗建议基于对畸形生物力学的临床、影像学分析,以及疼痛产生的机制、矢状位的平衡等因素脊柱侧弯大体分为:非结构性和结构性。非结构性包括:姿势不良,癔症,坐骨神经痛,炎性,代偿性,其中有些会变成结构性侧弯。这类侧弯无椎体旋转。结构性侧弯包括:先天性、神经肌肉源性、特发性、退变性(de novo)、创伤性、以及医源性。。
成人脊柱侧弯(ADS)定义:Cobb角度>10°。分为特发性和退变性。后者源于脊柱运动单元退变,通常最先从椎间盘开始,而后后方结构特别是小关节失去代偿能力。轴线的旋转导致侧方滑移,以及韧带的松弛。
人口学
成人脊柱侧弯发病率1~10%。30%老年人在既往没有脊柱畸形的基础上出现新发的畸形。诊断要点:>40岁;排除既往特发性脊柱侧弯;腰椎侧弯>10°;可伴有代偿胸弯。男女比例约1:1;平均就诊年龄70岁左右。
自然史
多数60岁后起病,伴有椎管狭窄症状。可以背痛、神经根痛为初始症状,逐渐加重。间歇性跛行症状通过身体前屈不能缓解。每年进展1-6°。脊柱骨量减少可能会加速进展,但仍存争议。年龄和性别不影响进展。加速进展的因素包括:角度>30°,顶椎旋转超过II度,侧方滑移>6mm;髂棘连线经过腰5椎体。
评估
排除特发性侧弯病史;了解身高改变情况、步态、穿衣变化;疼痛的部位、持续时间、加重/减缓因素,治疗经过;轴性疼痛or根性疼痛。轴性疼痛多数和侧方移位、矢状位失衡有关,因此可能需要矫正畸形和重建矢状位平衡。根性疼痛注意疼痛是否和凹面位置符合。注意判断下肢疼痛源于椎管中央or侧隐窝(入口/中间/出口)狭窄,后者要求更广泛减压,以及减压范围内的固定融合。疼痛可包括腰痛和肢体疼痛,以此决定手术路径。
肉眼观察冠状位和矢状位平衡,注意头部和骨盆关系。记录肩部、骨盆倾斜。通过前屈和侧弯动作评估脊柱柔韧性。测量有无下肢不等长和骨盆倾斜。有下肢不等长者需要垫高短肢,重新评估弧度和柔韧性。神经学检查包括:颅神经、肌力、反射、感觉、步态。必要时加做血管检查(多普勒超声)。触诊骶髂关节和转子区,评估有无髋部和膝关节挛缩。评估心肺功能、骨质量、营养、身体状况。
影像学
脊柱全长正侧位片。CT;MRI。通过小关节/神经根阻滞、椎间盘造影判断疼痛来源。测量X片数据,帮助制定手术计划。再次强调矢状位平衡的重要性。强调骨赘的重要性:提示力学稳定性,判断手术方案。
治疗
保守治疗
无椎管狭窄,无放射痛,无腰痛,弧度<30°,滑移<2mm,有前方骨赘。此类患者冠状位和矢状位平衡性好。
治疗方法:低强度肌力练习;NSAIDs药物;基于DEXA结果的抗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治疗;硬膜囊和选择性神经根注射药物(慎重)。支助具没有作用,减少疼痛的同时产生去适应作用,支助具也不能阻止侧弯的进展。
手术
保守治疗无效者;后凸;胸腰段前突;侧方滑移6mm以上;侧弯>30~40°;侧弯进展>10°;神经症状进展;侧方滑移进展>3mm。
Lenke-Silva的6阶梯手术方案:
I 减压;
II 减压+短节段后路固定融合;
III 减压+腰弯固定融合;
IV 减压+前路和后路固定融合;
V 扩大到胸椎的固定融合;
VI 包含针对特定平面的截骨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