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食是完整均衡的营养,对成长中的孩子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0岁阶段的营养给予,更是奠定宝宝一生健康的根基。在婴儿阶段,母乳当然是宝宝最理想的食品,但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大约四个月开始,光吃母乳或者婴儿配方奶已经无法满足宝宝的营养需求。所以这段时间,除了原先母乳或婴儿配方奶之外,另外还应给予宝宝一些固体食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辅食。辅食包括米粉、泥湖状食品以及其他的一些家制食品。
儿营养首先来源于母乳,母乳中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各类矿物质都是配方最合理、最理想、最适合婴儿生长需要的,所以婴儿生长的第一个阶段――1~4个月时的营养最好主要来自母乳。如果母乳充足,婴儿的成长一般不会有任何问题,所以也无需再添加别的营养辅食;此时如果母乳不足或母亲无乳,婴儿最好能以牛奶为营养主要来源,因为牛奶虽不易让婴儿消化,但从营养的全面性来说,还是最接近母乳的,所以可作为除母乳外最好的婴儿营养来源。
随着婴儿生长发育的进展,婴儿营养要进入第二个阶段,即从4个月开始到9个月时的迅速生长期。如果只从母乳中获得营养会明显不足,尤其是水质的母乳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矿物质含量、维生素含量,都会不足以满足婴儿迅速生长的需要,此时最易缺乏的营养素是蛋白质、铁和钙,这就必须考虑从母乳以外的食物来补充。
婴儿生长的第三个阶段是10个月到12个月。此时婴儿进入了又一个生长发育高峰,他的大脑功能迅速发育,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能力迅速增加。他会开始认人、认识物件,并把大脑认知的事物与语言联系起来;他逐渐学会自己玩,从用手去够远处的物件到学习搭积木;会开始有意识地学叫爸爸妈妈,并根据音乐节奏扭动身体;会扶墙站立发展到自立、到学步;饮食上则进入了一个由辅食逐渐代替母乳,到最后完全脱离母乳、完全依赖自然食物的阶段。
这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此时提供给婴儿的食物营养是否丰富,是否全面,是否适合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会直接影响其身体和大脑的发育,影响其机体的各种功能的发育,影响其今后机体的健康。
均衡的营养,对成长中的宝宝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0岁阶段的营养给予,更是奠定宝宝一生健康的根基。宝宝在4~6个月大的时候,唾液分泌和胃肠道消化酶的分泌明显增加,消化能力比以前强,胃容量也日渐增大,有能力消化吸收奶以外的其他食品。
尽管母乳、配方奶等乳制品仍是这个年龄宝宝的最佳食物,但它们所含的营养已不能完全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父母要在宝宝4~6个月大的时候,开始添加乳制品外的其他食物,这些逐渐添加的食物就称为辅食。
乳类食品――包括人乳在内的营养成分,其所含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铜、铁、锌、钙)也不能满足婴儿进一步生长发育的需要,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素的含量和比例,也不能适应4个月以后婴儿身体的需要。当婴儿生长到4个月以后,乳类虽为理想食物,但因水分大的乳类供给的能量有限,对5~6个月的婴儿来说已完全不够,因为5~6个月的婴儿要获得足够的热量,每次奶量至少应在300~400毫升。看来这种单靠增加奶量来供给婴儿热量的做法是不现实的。
因此,此时但村乳类食品已不能满足婴儿生长需要,无论是母乳还是人工喂养都必须及时添加辅食。4~6个月时婴儿开始长牙,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也日趋成熟,这时是逐渐接受从流食、到半固体,直到固体饮食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更是锻炼婴儿咀嚼和吞咽功能的最佳时期,是适应小匙进食的关键阶段。
除此,母乳中钙、磷、铁及各种维生素的含量都不够高,婴儿成长到一定时段后就会显得不足。牛奶中钙、磷的含量比较高,单比例不适合婴儿,所以婴儿不易吸收;加上牛奶必须经过加热、消毒、在加工和运输储藏,其中的维生素会被大量破坏,含量也会不足。婴儿成长到4个月后,对营养需求会迅速增加,一般这类营养素就会显得不足,如不及时补充,其健康和正常生长都会收到影响,严重的会导致发生缺铁性贫血和佝偻病。而这些营养素的新来源只能是辅食,如果要补充这些营养素的不足,必须给婴儿添加辅食。
各类辅食的添加顺序
从种类讲:应按“淀粉(谷物)――蔬菜――水果――动物”的顺序来添加。首先应添加谷类食物并可以适当地加入含铁的营养素(如婴儿含铁营养素米粉),其次添加蔬菜汁/泥,然后就是水果汁/泥,最后开始添加动物性的食物(如蛋羹、鱼、禽、畜肉泥或肉松等)。
建议动物性的食物添加顺序为:蛋羹泥、鱼泥(剔净骨和刺)、全蛋(如蒸蛋羹)、肉末,注意不要用蛋羹去代替含铁的婴儿米粉来给婴儿补充铁元素,同时也不要再宝宝未满6个月的时候去添加含肉的辅食。
从数量讲:应按由少到多的顺序,一开始只是给宝宝试吃与品尝,或者说在喂奶之后试吃一点,在宝宝适应后逐渐增加。
从质地讲:按如下顺序添加――先液体(如米糊、菜水、果汁等),再泥糊(如浓米糊、菜泥、肉泥、鱼泥、蛋黄等),再固体(如软饭、烂面条、小馒头片等)。
从时间讲:建议从4月龄开始添加流食(如奶粉、米糊、菜泥等)。从6月龄开始添加半固体的食物(如果泥、蛋黄泥、鱼泥等)。7~9月龄时可以由半固体的食物逐渐过度到可咀嚼的软固体食物(面粥、碎菜粥等)。1-~12月龄时,大多数宝宝可以逐渐转化为进食固体食物为主的辅食。
宝宝添加辅食的8个基本原则
原则1:与宝宝的月龄相适应
过早添加辅食,宝宝会因消化功能尚欠成熟而出现呕吐和腹泻,消化功能发生;过晚添加会造成宝宝营养不良,甚至会因此拒吃非乳性的流质食品。辅食添加太早使母乳吸收量相对减少,而母乳的营养是最好的,这样替代的结果得不偿失。
原则2:一种到多种
按照宝宝的营养需求和消化能力逐渐增加食物的种类。开始只能给宝宝吃一种与月龄相宜的辅食,待尝试了3~4天或一周后,如果宝宝的消化情况良好,排便正常,尝试另一种,不要在短时间内一下子增加好几种。宝宝如果对某一种食物过敏,在尝试的几天里就能观察出来。若是吃后的几天内没发生不良反应,则表明宝宝可以接受这种食物;如果怀疑宝宝对某种食物过敏,不妨一周后再喂一次,要是接连出现2~3次不良反应,便可认为宝宝对这种食物过敏。
原则3:辅食要鲜嫩、卫生、口味好
父母在给宝宝制作食物时,不要只注重营养,而忽视了口味,这样不仅会影响宝宝的味觉发育,为日后挑食埋下隐患,还可能使宝宝对辅食产生厌恶,从而影响营养的摄取。辅食应该以天然清淡为原则,制作的原料一定要鲜嫩,可稍添加一点盐或糖,但不可添加味素和人工色素等,以免增加宝宝肾脏的负担。
原则4:进食时的心情要愉快
在给宝宝喂辅食时,首先要为宝宝营造一个快乐和谐的进食环境,最好选在宝宝心情愉快和清醒的时候喂食。宝宝表示不愿吃时,千万不可强迫宝宝进食,因为这会使宝宝产生受挫感,给日后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原则5:从稀到稠
宝宝在开始添加辅食时,都还没有长出牙齿,因此父母只能给宝宝喂流质食品,逐渐再添加半流质食品,最后发展到固体食物。如果一开始就添加半固体或固体的食物,宝宝肯定会难以消化,导致腹泻。应该根据宝宝消化道的发育情况及牙齿的生长情况逐渐过渡,即从菜汤、果汁、米汤过渡到米糊、菜泥、果泥、肉泥,然后再过渡成软饭、小块的菜、水果及肉。这样,宝宝才能吸收好,才不会发生消化不良。
原则6:从细小到粗大
宝宝的食物的颗粒要细小,口感要嫩滑,这样可以锻炼宝宝的吞咽功能,为以后逐步过渡到固体食物打下基础。但加工时要精细,在宝宝快要长牙或正在长牙时,父母可把食物的颗粒逐渐做得粗大,这样有利于促进宝宝牙齿的生长,并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
原则7:遇到不适要立刻停止添加
宝宝吃了新添的食品后,父母要密切观察宝宝的消化情况,如果出现腹泻,或便里有较多黏液的情况,就要立即暂停添加该食品,等宝宝恢复正常后再重新少量添加。
原则8:吃流质或泥状食品不宜过长
不能长时间给宝宝吃流质或泥状的食品,这样会使宝宝错过发张咀嚼能力的关键期,可能导致宝宝在咀嚼食物方面产生障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