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抗生素的年代,感染性结石引起的死亡率高、复发率高、肾功丧失率高,因此被称作“恶性结石病”。尽管当今的微创技术使尿路结石的治疗更为安全有效,但若对这种特殊结石缺乏足够的认识,它反而有可能会成为体外碎石和体内碎石的“陷阱”,术后导致严重的尿源性脓毒症(urosepsis),甚至因感染性休克而致死亡。
感染性结石形成的先决条件是持续性尿路感染。在引起尿路感染的病原体中,约有1/3是由产生脲酶的微生物(真菌、细菌、支原体)所致,但主要是细菌,最常见的是变形杆菌属、克雷白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葡萄球菌属。虽然大肠杆菌属是最常见的尿路感染致病菌,但仅约1.4%大肠杆菌能够产生脲酶,故其不是导致感染石的主要致病菌。据各项试验及研究表明,感染性结石生长迅速,具有成石快的特点,最快者4~6周可充满整个集尿系统,形成困惑临床治疗的鹿角型结石。因此,一旦发生尿路感染,应及时治疗,避免反复发作、发展。
感染性结石多青睐于女性尿路感染的患者、糖尿病患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及其他体弱易反复尿路感染的患者。而且,感染性结石大多发生在肾脏,很少发生在输尿管,发生在膀胱者多与患者尿路梗阻、神经源性膀胱和长期留置尿管有关。
感染性结石患者主要表现为由肾盂肾炎引发的发热和膀胱刺激症状,但也有不少患者无任何症状。另外,感染性结石另一个重要的表现是因为结石引起的腰痛和血尿,但有一点,感染性结石患者很少有肾绞痛。
感染性结石患者的尿液分析可见尿中有脓细胞和红细胞,尿PH值大于7.0,同时可见有磷酸铵镁特有的“棺盖样”结晶。尿细菌培养发现解脲酶细菌,是提示感染性结石的有力证据。
一旦明确感染性结石,应当积极治疗。目前,对于感染性结石的治疗应以外科治疗为主,目标是完全清除结石;药物治疗为辅,用于外科治疗后残石的溶石治疗,或是不宜外科治疗的患者。
当结石分析确定为感染性结石后,就应立即采取积极有效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1. 根据尿培养来选用特异性药物并需长期服用,控制感染,使尿液达到无菌水平才能达到根除感染的目的,防止感染性成石成分处于过饱和状态。2. 酸化尿液:感染性结石成分的溶解高度依赖尿液的pH值。体外研究表明,在酸性状态下,感染性结石pH值低于6.5时溶解度增加。感染性结石尿液酸化的目标位是pH值6.2,有利于溶解残石和防止新结石形成,同时亦可强化抗生素的杀菌效果。3. 抑制产氨,目的是预防结石复发和促使残石溶解。尿素分解后产氨是感染性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抑制脲酶活性能阻止结石生长,或防止新结石形成。
怎样避免感染性结石的复发呢?健康宣教具体包括:1. 大量饮水,每日饮水量至少2000ml,保证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2. 切忌引用橙汁、可乐等碱性饮料,以免尿液碱化,促进感染性结石生长;3. 最好饮用青梅果、苹果汁、蔓越莓汁等酸性饮料,以利于酸化尿液;4.注意个人卫生,防止尿路感染;5. 避免受凉:特别是避免肾区、膀胱区和足部受凉;6. 定期体检:每三个月常规复查尿常规和泌尿系B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