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恶性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型,临床病理学上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主要体现在临床特点、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生物学行为均复杂多样,另外还表现为对治疗反应的不一致以及预后的差异性。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对DLBCL的预后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是其不能反映淋巴瘤分子水平上的差异。因此在DLBCL的治疗中需要找到一些具有特异性的生物学指标来判断其预后,以助选择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病人的预后。本文就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相关指标作一综述。
根据CD10、bcl-6和MUM1把DLBCL分为GCB组和非GCB组,前二者是GCB标志物,MUM1看做非GCB标志物,GCB比非GCB型DLBCL有更好的预后,CD10、bcl-6对预后意义尚有待进一步确认,多数研究提示其阳性者预后良好,MUM1阳性在non-GCB亚型中预后较差;bcl-2、Survivin蛋白基因、p53 与Ki-67 、FOXP1蛋白均提示预后不良; STAT3、CD43、CD81、CD138和CD5与DLBCL预后相关性研究较少,有待进一步研究,当前的研究多提示不良预后;CD20、NF-κB 、Ki-67、Skp2和P27、p-AKT、淋巴细胞计数(ALC)可能与美罗华的治疗反应及其疗效有一定的相关性,特别是治疗前诊断为CD20阳性的DLBCL患者经含美罗华方案治疗后出现CD20转阴的现象应引起重视;IPI、VEFG、EBV等均是研究较早的指标,但仍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之,在DLBCL中许多和预后相关的标志物已经得到研究,但各家研究结果可能有所差别,很多标志物在临床的应用尚未成熟。在DLBCL的治疗中需要找到一些更具有特异性的生物学指标来判断其预后,以助选择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用最经济的检查和治疗方案取得最大的疗效。未来的研究应更多地集中在DLBCL分子遗传学的研究包括其更有价值的分类方法,进一步揭示其发病机制,寻找更加可靠的预后标记物以及理想的治疗靶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