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肝病是由于肝炎病毒、药物或其他各种原因引发急剧且广泛肝细胞死亡、肝功能严重损害而导致的危重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黄疸、肝性脑病和凝血功能障碍等,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复杂、病死率70%以上,治疗相当棘手。
肝移植治疗
传统的内科治疗及单纯的非生物人工肝治疗根本无法逆转重症肝病的预后,肝移植是目前临床唯一有效治疗手段。经肝移植治疗后的重症肝病患者一年生存率能在60%~90%,但供肝不足问题的存在严重限制了肝移植的广泛应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受体与供体的比例达到150:1,即150名排队等待供体的患者中只能有一个人能接受到肝移植。
作为在全国较早开展肝移植手术的南京市鼓楼医院,迄今为止已有上百例肝移植经验,其中有活体肝移植、劈离式肝移植等为解决供肝缺乏的新手术方式方面的改进。另外,为能够延续更多人的生命,国家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近来启动了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即DCD的试点工作。DCD(心脏死亡器官捐献)是指公民在心脏死亡后进行的器官捐献,以往也称无心跳器官捐献(Non-Heart Beating Donation, NHBD),是在医生宣布临床死亡后,利用医学手段维持重要器官的功能,家属确定进行捐献后,再开始的移植手术。作为全省首批DCD(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移植试点中心,我院也积极开展了DCD肝移植手术,从来源上进一步缓解供肝缺乏的问题。
人工肝治疗
虽然随着DCD工作的开展,供肝缺乏的难题有所缓解,但由于重症肝病患者病情进展非常快,往往会出现患者在等待匹配的供肝这个过程中失去生存机会的情况。人工肝系统能短暂替代肝脏功能,维持患者生命,以争取时间寻找供肝行肝移植,或经治疗后肝功能得以自身恢复,从而起到桥梁的作用。人工肝系统可根据其是否含有细胞材料分为BAL(生物人工肝)和NBAL(非生物人工肝),BAL由于引入了具有与肝脏类似合成及代谢功能的细胞材料,因此在替代肝脏功能方面有着NBAL无法比拟的优势。目前国内外有多种BAL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但进入临床应用尚需解决如何方便地获得足量的细胞材料以及优化培养细胞材料的生物反应器等。
我们团队在BAL研发上历时近15年,最终以猪肝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2:1共培养体系为细胞材料,结合自主研发的基于壳聚糖纳米纤维支架的多层平板式生物反应器,在2010年成功构建出新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该系统的细胞材料采用的猪肝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的方式能更好地维持并促进肝细胞功能,可以说是目前较为理想且可行的一种BAL细胞材料;基于壳聚糖纳米纤维支架的多层平板式生物反应器则采用了纳米纤维材料与多层平板生物反应器相结合,保证了细胞贴壁生长、均匀分布及良好的物质交换,在反应器的体积、有效黏附面积和培养的细胞数量、质量等多方面都较早期反应器有很大的改进,整体性能优于国内外现有的反应器,且是国内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反应器。在经过动物实验验证安全性以及伦理委员会批准之后,目前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结果显示患者经治疗后各类指标得到改善,效果良好,且尚未发现有异种排斥反应及PERV病毒感染。
猪肝细胞作为BAL细胞材料具有方便足量等优势,是国内外众多BAL系统的首选,但毕竟是属于异种来源的细胞,理论上最理想的细胞材料是人干细胞分化而来的肝细胞。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干细胞有望彻底解决其大规模增殖培养困难、向肝细胞分化效率低等难题,成为BAL可操作的理想细胞材料,从而避免因使用异种细胞材料而可能带来的安全疑惑。我院在新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进入临床实验的同时,也在进行干细胞作为理想细胞材料的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中国科学院的大力资助。今年年初,中国科学院成立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战略性先导专项,集中攻克干细胞调控、干细胞治疗核心机制、干细胞应用体系等关键核心技术,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是该专项的承担单位之一,有望最终构建出全新的安全有效的生物人工肝系统并应用于临床。
人工肝联合肝移植治疗
对于重症肝病患者来说,肝移植治疗是唯一有效手段但供肝难等,而病情进展又快,因此可替代肝脏功能的人工肝系统就可以暂时维持患者生命,以等待合适供肝到来,最终成功施行肝移植手术,获得第二次生命。人工肝联合肝移植治疗这一重症肝病治疗新模式,能从供肝来源及患者可等待时间两方面很大程度上缓解供肝缺乏的问题,开创治疗重症肝病的新局面。
我院移植中心自1998年始进行人工肝联合肝移植治疗重症肝病,至今完成百余例,在人工肝和肝移植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是国内疗效较好的病例组之一。其中有14例重症肝功能衰竭患者使用了我院的第一代BAL治疗16例次,患者均顺利经过生物人工肝治疗,2例好转,10例成功过渡到肝移植阶段,最终得以行肝移植手术,从临床实例诠释了BAL联合肝移植治疗重症肝病这一新模式的效果和前景。我们团队因此先后获得中华医学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因此,我们认为人工肝联合肝移植治疗这一新的治疗模式,尤其在DCD工作的开展以及BAL系统的应用后,不仅大大缓解供肝缺乏的问题,并可从根本上逆转重症肝病的预后,是目前重症肝病现代治疗较为理想的模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