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冬季降临,东北亚地区深陷烟笼雾罩,严重的空气的污染导致的雾霾天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环保和健康议题。最严重的时期,环保部曾作以下通报: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都出现雾霾,波及面积143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39个城市中,有20个为重度以上污染。而这一次严重的空气污染直至2月底才逐渐结束,让大家记忆犹新。
空气污染是工业化难以回避的环境、社会和健康难题,在世界工业化和产业链升级的过程中,诸多国家和历史名城都遭遇过严重的雾霾天。而今,作为经济增速最为亮眼的地区,东北亚也在此轮议题发酵中首当其冲,无时不刻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更加值得关注的是,空污不仅可以损害我们的躯体健康,甚至对于精神卫生也提出了挑战。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受到空污影响,破坏心情?最近国际着名的《情感障碍杂志》报道的一项韩国的研究提示我们,空污对于情绪问题的易感性也和基础健康背景息息相关:冠心病、哮喘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更容易因为空污导致抑郁发作。该研究团队采集了2005年至2009年间,因抑郁发作在精神科就诊的近5000名患者的相关资料和健康背景(至少患有以上一种慢性病),以及相应时间段的空气检测数据。结果发现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共同构成的空污模型,与这些患者抑郁发作密切相关,甚至造成了部分患者的抑郁症首发。
这一关联的原因还不明确,但研究者推测,这些慢性疾病同时也具有身心疾病的属性,通常存在存在下丘脑-垂体-皮质轴功能紊乱(该“轴”和我们的情绪关系密切)。空污模型中大量的炎症因子可能加重了这一异常,构成了以上患者易发抑郁的生物学基础。
当然,我们也不必过于因为这种可能性而恐惧。正确认识空污的根源,用科学和理性的心态看待治理的长期性,从自身出发改善生活和消费习惯,才不会让惊慌和浮躁的环保、健康索求,成为我们心里的“雾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