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除了导致死亡的最严重后果以外,经历过跌倒而幸存的老人常遗 留各种身心功能障碍、并影响其身心健康。大约有一半因跌倒而受伤的老年人需要接受住院治疗、而老年人的愈合能力较差会明显影响恢复、并可能导致原有疾病恶化而影响身体活动功能。此外跌倒后产生的恐惧心理可以降低老年人的活动能力、限制其活动范围并引起生活质量的下降,也明显增加家庭和社会的各种负担。
刘元标主任认为,跌倒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美国的统计数据显示,因跌倒而导致的死亡事件中,有三分之二是可以避免的。事实上老年人的跌倒是各种潜在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 结果,所以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可以减少或避免跌倒的发生。如果能帮助这些人避免跌倒的发生,自然可以使这些老人更好地维持健康、安度晚年。
老人为啥易跌倒
平衡受到干扰、身体向下倒、最后身体部位撞击地面是跌倒的三个阶段。如果能够在身体向下倒的过程中及时调整身体姿势而不让身体与地面接触也就避免了跌倒的发生;即便出现身体与地面发生撞击,如果身体足够强壮,那么也能将跌倒所造成的身体伤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刘元标主任说,从运动学角度来说,人体运动时身体重心会发生改变 而使平衡受到干扰;动作幅度越大,对平衡的影响也就越大。比如站在餐桌边拿取桌面上的水杯对平衡的干扰较小;而站在一步远的地方拿取同样重量的水杯,平衡受到的干扰就会变大。平衡受到干扰以后,身体内的平衡系统就会感受到该信息,并发出命令要求躯干和腿部肌肉收缩而产生平衡反应。如果平衡反应足够及时和充分、能够重新调整身体重心,身体就可能避免继续向下倒。
那么跌倒容易发生在哪些情况下发生呢?跌倒最容易发生在走路的过程中、尤其是起步、停止、改变方向或 躲避障碍物时;其次是姿势转移(如从坐位站起)、上下楼梯或滑到、绊倒等情形。老年人大部分时间在家里活动,家里也是跌倒发生最多的地方;因为在比较熟悉的场所,老年人会比较放松,不会像在陌生环境活动时小心谨慎。从跌倒预防的角度来看,家里反而是最危险的地方。家里最危险的地方包括客厅、浴室和厕所、餐厅、卧室和厨房等。跌倒造成身心俱伤
刘元标主任说,从临床上看跌倒造成的身体伤害中,骨折位居首位、其次是头部外伤和软组织损伤。大约有一半跌倒的老年人因为严重伤害而需要住院治疗,其中很大一部分患者一年以后仍无法恢复自我照料和独立生活的能力。美国的统计数据则提示老年人意外死亡中有三分之一是跌倒造成的。老年人跌倒以后即便没有身体伤害,也会产生恐惧心理甚至患上跌倒恐惧症,因为担心自己随时会跌倒而竭力避免活动,长期保持坐位、甚至整日窝在床上。长期不活动,身体就如同暂停使用的机器会生锈一样,出现整体机能的减退并形成恶性循环。
老年女性由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存在,比男性更容易发生骨折。其中大腿-股骨颈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如果身体状况能应付手术,需要住院进行切开内固定甚至股骨头、髋关节置换等大手术。除了麻醉风险以外,还需要承担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术后较长时间无法独立活动等风险。甚至有资料指出,大腿骨折的老年人中,有四分之一在一年之内会死亡。另外,跌倒时用手支撑造成手腕部位骨折也较常见,其他骨折还有椎体压缩性骨折等。
跌倒,真的可以预防
跌倒的预防需要采取综合管理策略。首先强调老年人养成健康、安全 的生活习惯。老年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要有一个充分的评估和自我认知、要认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一些 身体机能的减退,并在日常生活中顺应身体机能的改变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刘元标主任指出跌倒很多时候发生在伸手从较远的位置够取物体或踮 脚尖从高处拿取东西的时候。因此,把常用的物品存放在方便、容易拿取的位置,避免或减少老年人采用上述危险动作的机会。
其次,缓慢地改变身体姿势也是 老年人预防跌倒的有效措施之一。所有需要改变身体重心位置的活动,如坐站转移、转身、蹲下等姿势改变过程中都会使人体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而容易跌倒;而有些药物(如降压药)会导致老年人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所以老年人在改变身体姿势的时候切记要放慢速度。
家具摆放位置要固定而不要经常变动。老年人要熟练并尽可能多的使 用扶手等辅助设施。老年人要抛弃争强好胜和不甘示弱的心态,在装有扶 手的场所如楼梯、台阶等都要充分利用扶手;不要过分相信“自己小心一点就不会出危险”的观点,因为在楼梯等工作场所难免会出现路人或其携带的物品碰撞到老年人身体的情形。老年人原本不甚稳定的身体在外力作用下势必非常容易出现跌倒。
刘元标主任认为首先要通过每年 一次的全面体格检查充分评估自己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肌肉骨骼 系统、感觉(视力、听力、前庭感觉、本体感觉等)和心血管系统等功能状况;及时咨询专科医生有无必要调整正在服用的药物等。根据有无跌倒史、当前的基本身体状况,老年人可以分为低危险组、中等危险组、高度危险组和极度危险组。各组老年人需要进行完整评估和分别采取有效的预防策略。
跌倒该如何处置
跌倒以后的恰当处理可以减轻再次伤害的发生,所以老年人有必要了解跌倒以后如何起身,社会工作也有必要了解碰到老年人跌倒后万一出现意识障碍(昏迷)该如何紧急的现场处理。
刘元标主任认为,跌倒以后如果意识清醒、身体各部位无明显的疼痛, 可以尝试自己起身。在适当休息消除 惊恐感和心情基本平复后,首先通过翻身让自己处于俯卧位、再用双手支撑地面、抬起臀部和弯曲膝关节,尽力使自己变成跪立的姿势;然后以身边结实可靠的椅子等物体为倚靠努力站起来。再休息片刻,待体力恢复以后 打电话向家人会医疗机构求助。
家人或路人看到跌倒的老年人时,要根据是否有意识丧失等情形分别处理。对于有意识障碍的跌倒者,发现者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救助。并检查患者是否有呕吐、抽搐、心跳呼吸停止等情形而分别采取现场紧急处理措施。有呕吐者,需要将头偏向一侧、清理口腔、鼻腔内的呕吐物,以保证呼吸道畅通;有抽搐者,需要注意防止舌头咬伤;如果呼吸心跳停止,则需要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如果跌倒老年人意识清楚,则需要了解是否能回忆跌倒过程,如果不能回忆则可能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护送急诊诊治;如果出现肢体无法自主活动、口齿含糊言语不利则提示中风的可能,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而避免搬动身体。如果考虑有肢体骨折、脊柱损伤等情况时,通常建议不要随意搬动跌倒者,以免造成新的损伤。
老人,运动预防跌倒
路鹏说,虽然可能导致跌倒的很多环境危险因素可以排除,但并不是意味着安全环境中的老年人就不会跌倒,因为平衡控制能力的不足是引起老年人跌倒的最主要和最根本的原因,所谓外因是通过内因发挥作用 的。恰当、合理和充分的平衡反应是避免跌倒的最重要基础,而平衡反应能力首先依赖于大脑等中枢神经系统快速识别平衡干扰因素的能力和平衡反应及时快速的启动;其次全身关节要具有足够的灵活度,以保证平衡动作的完成;最后,相应的肌肉要有足够的力量来完成快速平衡反应。但是老年人的上述三项功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所以有必要通过正确的运动训练来提高大脑的平衡反应处理功能、改善关节活动度和增强肌肉力量,从而达到改善平衡反应能力,减少甚至避免跌倒的目标。
防跌倒,有专项运动训练
路鹏说,良好的关节活动度是我们完成动作的基础,而老年人即便没有关节损伤,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度降低,这与肌肉、韧带及关节结构的衰老和缺少运动直接相关。因此,老年人要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针对性的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以保持或改善关节活动度。关节活动度训练主要分为主动和被动训练两种。主动训练就是老年人借助自身的力量或体重,徒手或借助工具进行的活动度训练。而被动活动度训练时老年人自己不主动参与,主要依靠治疗师或助手的帮助完成。以踝关节为例,图1是主动训练,图2是被动训练。平衡控制能力是极为重要的身体素质之一,是维持身体正常姿势的能力,特别是在较小的不稳定支撑面上控制身体重心的能力。稳定性是人体的关节或某一区段在身体活动中保持良好姿态并安全有效工作的能力。
稳定性是平衡控制能力的基础。如果稳定性不好,不但关节和肌肉容易受伤,而且削弱了平衡控制能力,增加了人体跌倒的风险。人体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和力量对比,以及协调工作的能力。因此,稳定性训练不仅要训练与关节相关肌肉(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力量,还要训练这些肌肉协同工作的能力。
稳定性锻炼的注意事项:
①力量训练是基础。
②先在稳定的支撑面训练,然后在不稳定支撑面训练。
③先进行单一关节训练,然后 进行多关节训练。
④先双侧肢体同时进行,后针对单侧肢体。
⑤躯干稳定(核心稳定)训练不能忽视。
⑥每个部位2-3组,每组10-12次,节奏遵循“快起慢放”的原则。以踝关节为例:
第一步是在稳定的界面(如地板)上进行难度逐渐增加的力量训练,先在有扶持的情况下做双侧提踵运动,然后过渡到有扶持的单侧提踵运动,接着过渡到无扶持的双侧提踵运动,再过渡到无扶持的单腿提踵运动。第二步是在相对不稳定的界面(如软垫)上进行难度逐渐增加的力量训练,从有扶持过渡到无扶持,从双侧运动过渡到单侧运动。
在进行稳定训练的基础上,老年人要进一步针对性进行平衡控制能力训练。平衡训练也要先在稳定的支撑面从易到难地进行训练,比如先在操场上步行,然后快步走,再到慢跑,甚至是跆拳道、广场舞和体育运动。然后在不稳定界面上训练,比如在平坦的草地或软质跑道上步行、快步走、慢跑等。我们也可以借助器械进行加强训练,如在软垫上双脚站立、单脚站立或接受别人的干扰。
运动训练必须专业安全
路鹏说,运动训练具有特异性,是指每种运动都有其特殊效果,并不是只要运动就能达到降低跌倒风险的效果。老年人一定要根据前文内容,在全面评估身体状况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点,针对性地制定个体化的专项训练方案。路鹏研究员提出:获得医务人员的指导是保证安全的首要条件,尤其是患有常见疾病的老年人。运动过程中要时刻关注自身状况,一旦出现头晕、明显气短、胸闷胸痛或恶心呕吐,应立即停止运动。
安全第一,老年人进行平衡训练时一定要循序渐进,绝不能急于求成。身体和思想都需要一个缓慢适应的过程,要从小运动量简单开始,逐渐增加。以往很少运动或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等疾病的老年人应更加重视,避免诱发或加重。平衡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再学习”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想练就练,不想练就不练,要持之以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