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面偏侧肥大症(hemifacial hypertrophy)是指一侧颜面进行性肥大,如肥大累及半侧肢体和躯体时称为偏身肥大症(hemihypertrophy)。本病最早于1862年和1925年分别由Friedreich和Curitiu首先报道,因此,本病也称Friedreich病或Curitiu症候群。其主要表现为婴幼儿发病,缓慢进展,至青年期又自行停止发展的一侧颜面、肢体或躯体肥大。本病较为罕见。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不明,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或与内分泌功能障碍有关。镜下可见皮肤、皮下组织及骨骼的组织增生,但无水肿、炎性及增生改变。
【诊断要点】
影像学检查
X线片可发现病变侧骨质或牙齿增粗。CT和MRI可提示病变侧的皮下结缔组织、骨骼及其他脏器等组织结构呈肥大性改变。B超可协助发现病变侧脏器变大。
鉴别诊断
本病好发于婴幼儿,缓慢发展,至少年时自动中止。主要表现为病变侧颜面部进行性肥大,或伴同侧肢体肥大,X线检查可显示肥大侧骨质明显增粗者即可确诊。但是,本病需作如下鉴别诊断。
1、两侧正常性不对称 正常人可以出现两侧面部、肢体或躯体不完全对称。有时除了误认为偏小侧为偏侧颜面萎缩症外,还误认为偏大侧为颜面肥大症。但通过体格检查并未发现较大侧的面部皮肤、皮下组织及骨骼有肥大现象。影像学检查也未提示异常表现。
2、面偏侧萎缩症 在本病早期出现一侧面部萎缩时,另一正常侧面部则显示相对较大,此时应注意避免将正常侧误认为肥大。主要靠局部皮肤改变和 X线显示骨质改变进行区别。
【治疗概述】
所有病人在病情发展至一定程度后可以自行中止。本病无特殊治疗方法,但是,因过度肥大骨质产生压迫症状时,可行减压术。
附:面偏侧萎缩症
面偏侧萎缩症(progressivehemifacialatrophy)也称之为Parry-Romberg综合征。为一种进行性单侧面部组织的营养障碍性疾病,少数病变范围累及肢体或躯体,称为进行性半侧萎缩症。其临床特征是一侧面部局灶性的皮下脂肪及结缔组织的慢性进行性萎缩肌纤维并不受累,严重者侵犯软骨及骨骼多数学者认为,本病与交感神经功能障碍有关,各种原因所致交感神经受损,引起面部组织神经营养障碍,最后导致面部组织萎缩。其他学说牵涉到局部或全身感染损伤、三叉神经炎、结缔组织病遗传变性等,病程发展的速度不定大多数病例在进行数年至十余年后趋向缓解但伴发的癫痫可能继续。
流行病学:面偏侧萎缩症(Parry-Romberg综合征)起病多在儿童、少年期。一般在10~20岁,但无绝对年限。女性患者较多尚未查到较全面的发病率统计学资料
临床表现:
1、好发于20岁前的青少年偶见1岁内发病,女性多见。起病隐袭,缓慢进展,萎缩过程可以在面部任何部位开始多为一侧面颊额等以眶上部颧部较为多见起始点常呈条状,略与中线平行;皮肤干燥、皱缩毛发脱落,称为“刀痕”病变缓慢地发展到半个面部严重者出现前额眼眶、耳部颧部、颊部、舌部、牙龈等组织萎缩偶尔可波及对侧面部头盖部颈部、肩部,或累及身体其他部位部分以面颊部疼痛或感觉障碍起病少数起病表现为癫痫发作。
2、病区呈局限性皮下脂肪和结缔组织萎缩皮肤萎缩、皱褶,常伴脱发,色素沉着,白斑,毛细血管扩张,汗分泌增加或减少,唾液分泌减少,颧骨额骨等下陷与正常皮肤有明显的分界线。
3、部分病例并呈现瞳孔变化、虹膜色素减少、眼球内陷或突出眼球炎症继发性青光眼面部疼痛或轻度病侧感觉减退、面肌抽搐,以及内分泌障碍等,可随病程进展面偏侧萎缩与局灶脂肪萎缩症者也常伴有身体某部位的皮肤硬化。累及病变侧肢体和躯干时,出现肢体变细变短、乳房变小、腋毛变稀少脏器变小等,但肌力正常。有的萎缩侵及对侧肢体称为交叉偏侧萎缩。
并发症:仅部分患者同时伴有癫痫发作或偏头痛,但约半数患者的脑电图记录有阵发性活动
诊断:诊断依据本病特殊的面部形态及影像学改变。当患者出现典型的单侧面部萎缩,特别是皮下脂肪萎缩,偶尔波及头盖部、颈肩及肢体等而肌力不受影响时诊断不难
鉴别诊断:仅在初期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先天型脂肪营养不良(congenitallipodystrophy)又称Lawrence-Seip综合征本病主要表现躯体、四肢或面部散在分布脂肪萎缩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起病于婴儿期常并发外阴部肥大多汗、头部多毛症黑色棘皮症。后期发展为糖尿病可出现肝、肾功能不全或心肌肥大,以及合并肢端肥大症等。
2、局限性硬皮症疾病初期可能产生混淆但头面部并非硬皮症好发部位而皮肤硬皮症与下面组织粘连甚紧不易捏起,也无刀痕式分布可帮助鉴别。
尚需与脊髓空洞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肌营养不良等疾病相鉴别
目前无有效治疗方法,本病通常呈自限性,治疗尚限于对症处理。有人用樟柳碱(氢溴酸樟柳碱)5ml与生理盐水10ml混合,作面部穴位注射,对轻症可获一定疗效。还可采取针灸、理疗、推拿等。有癫痫、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眼部炎症者应给予相应治疗,严重者可行整形美容手术。
预后:尚无有效预防措施,主要是预防可能的原发病诱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