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采用不切断梨状肌的小切口人工全髋置换技术,是否能增加髋关节后方稳定性,防止早期脱位。
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作者对80例患者89髋进行了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其中股骨颈骨折21例,髋关节骨关节炎23例26髋,股骨头无菌环死25例31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6例,均为CroweI、II型,类风湿性髋关节炎5例,平均年龄56.5岁(46岁~75岁)。所有患者均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小切口,切口长7~250px(平均210px),手术中牵开臀中肌,不切断梨状肌,切断上I肌、闭孔内肌、下I肌,切开并保留关节囊,标准位置安放人工髋关节假体,缝合关节囊和外旋小肌。术后使用下肢压力泵,鼓励患者早期锻炼髋周肌肉。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刘巍
结果:手术时间55分钟~150分钟(平均85分钟),术中出血150ml~600ml(平均340ml),术后X片7例髋臼外展角偏大,45~55°,10例前倾角偏小,4°~10°。大部分患者术后第二天即可扶助步器下地行走,可髋关节外展外旋位上抽水马桶。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30个月,平均为15.7个月,随访期间无患者发生脱位。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前为36.3±6.7分,术后为88.5±9.6分,有统计学差异(P=0.03)。
结论: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脱位发生率为1%~4%,有多种原因可导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脱位,其中手术技术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包括关节周围软组织如臀中肌、外旋小肌、关节囊的保护,髋臼和股骨假体安放的位置角度,保持合适的偏心距等。在没有更换大头假体,且采用同样的手术技术操作下,本组术后无患者发生髋关节脱位,我们认为采用小切口、不切断梨状肌、缝合关节囊,可能对预防髋关节脱位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梨状肌;小切口;人工全髋置换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