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江苏省海门县城的沈女士,三十九岁,患腰骶部疼痛已七年,近年来症状加重,伴胸背部疼痛。凌晨起床时常因腰骶部僵硬疼痛不能动弹。检查发现患者两侧骶髂关节压痛,部分胸腰椎棘突压痛,这些体征都反映出督脉不通。两年前摄X片提示:右侧致密性骶髂关节炎。化验检查HLA-B27阳性。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 南通市中医院针灸科吴峻
治疗方案:疏通督脉,振奋阳气,补益气血,控制局部症状,达到病情长期稳定不再发展的目的。第一月,在病变关节腔及周围肌软组织内,隔天注射风痛宁注射液50mg,第二月,在上述部位每周注射一次,加口服风痛宁缓释片一天三次,每次一片。其间先后两次用拨针,对患者的督脉上段及中段进行疏通治疗。二个月后,患者腰骶部疼痛、晨僵症状消失,活动自如。目前该患者仍在应用风痛宁维持剂量,配合中药调补气血之品治疗中。由于是纯中医药加针灸整体治疗,长期应用无毒副作用,治疗效果稳定而巩固。患者气色转佳、精神开朗。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骶髂关节炎是强直性脊柱炎早期典型表现,骶髂关节炎引起的炎性腰痛,呈隐匿性、常感到臀部深处疼痛。起初,疼痛多为单侧和间歇性的,几个月后慢慢变成双侧和持续性,逐渐发展至腰、胸、颈椎关节及外周关节如肩、髋关节炎症。强直性脊柱炎晚期,以脊柱固定和强直为主要表现。个别病人可严重致残,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该病的病理:是病变的韧带或肌腱附着于骨的部位发生的炎症,最终导致骨化。强脊炎的诊断:⑴腰背部不适隐约性出现。⑵年龄<40岁。⑶持续3个月以上。⑷清晨时僵硬。⑸活动后症状有所改善。有上述病史,加上X线片有骶髂关节炎征象,在排除其它类似疾病后,即可作出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该病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临床治疗原则是减缓病变关节疼痛和僵硬感。
中医认为“不通则痛”,凡是疼痛之处都表明气血不通,统称为“痹症”。根据部位的不同分别命名为不同痹症名。如内脏气血不通疼痛不适的称之为五脏痹症。如心痹、肝痹、脾痹、肺痹、肾痹等;体表痹症根据病变层次不同分别有:皮痹、肉痹、脉痹、筋痹、骨痹。肺主皮、脾主肉、心主脉、肝主筋、肾主骨。强直性脊柱炎病变部位在筋在骨,因此在中医称之为筋痹、骨痹。根据中医五行相克相生,以及经络疾病传变规律,疾病由表及里至肝、肾阶段,是病变发展至人体的最深层面。因此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表明了外邪已经攻克了人体内外多层防御,身体总体正气已不敌外邪,邪气在督脉汇聚集中,形成邪实正虚的“实则脊强”症状。加上患者的劳累、受凉以及机体的老化,也有因药物的毒副作用或因经济承受问题,使治疗过程断断续续,人体与疾病的较量尤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造成疾病反复发作而加重,成为当今临床颇为棘手迁延难愈的顽症痼疾则不足为奇,中医临床将这类难治性痹症称之为“侗浴薄梆蟊浴薄
医生看病尤如打仗,看到疾病发展到骨骼阶段的患者,就知道所面临的是一场全方位同时又是很艰巨的战争。患者不仅是病变关节疼痛僵硬这样的表面症状,同时表明患者内脏正气已经不足。治疗必须是标本兼顾,控制局部症状与扶助整体正气相结合。只有当机体正气力量与邪气抗衡或超过邪气力量时,疾病才能得到完全控制直至痊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疾病发展到强直性脊柱炎阶段是一个较长时间,而培养扶持正气改变体质更需要时间。除了医生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正确的战略、战役、战术外,患者长期对自身的保养,避免劳累受凉,坚持治疗十分重要。
“通则不痛”疏通督脉上段,可以振奋患者的心肺功能。中医认为:心主血、肺主气,气血调和,能为全身输送新鲜血液与充足的氧气。疏通督脉中段,可以使肝胆脾胃肾等内脏功能得到改善。中医的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强盛,机体各器官组织营养充足,新陈代谢正常,生命力则旺盛。督脉通过与肾经及膀胱经的关系与肾联系,因此督脉的疏通可以直接提升肾脏的正气。筋痹骨痹之人特别需要肝肾正气的强盛,疏通督脉可以振奋五脏正气,而且五脏正气之间有相辅相陈作用。当内脏尤其是肝肾的正气得到不断充实后,逐渐通过经络传输到体表相关病变部位,不断改变病变部位正邪双方力量的对比。因此对强脊炎患者来说,疏通督脉不仅是治疗疾病表面症状,也是治疗该病的根本方法。配合患病局部的对症治疗与全身的中药调补气血,经过一段时期的治疗积累,就能显示出良好而持久的临床疗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