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斗胸(funnel chest)是胸骨连同肋骨向内向后凹陷,呈舟状或漏斗状;胸骨体剑突 交界处凹陷最深。有家族倾向或伴有先天性心脏病。有人认为此畸形是由于肋骨生长不协调,下部较上部迅速,挤压胸骨向后而成;亦有认为是因膈肌纤维前面附着于胸骨体端和剑突,在膈中心腱过短时将胸骨和剑突向后牵拉所致。
临床表现 婴儿期漏斗胸压迫症状较轻者常未被注意。有些虽有吸气性喘鸣和胸骨吸人性凹陷,但常未能检查出呼吸道阻塞的原因。患儿常体形瘦弱,不好动,易得上呼吸道感染,活动能力受到限制。用力呼气量和最大通气量明显减少。活动时出现心慌、气短和呼吸困难。体征除胸廓畸形外,常有轻度驼背、腹部凸出等特殊体型。心脏X线检查和心图常有心脏向左移位和顺时钟方向旋转。X线侧位胸片可见下段胸骨向后凹陷,与脊柱距离变短。CT图像凹陷更为确切清晰。
治疗 有些症状不明显的患儿是因心理因素或美容因素而来就诊。除畸形较轻者外,应予手术治疗。早期手术效果较好,3~4岁后即可手术矫治。手术原则:①切断膈肌与骨、剑突的附着部分,充分游离胸骨和肋软骨背面;②将所有下陷肋软骨与肋骨、胸骨的连接处切断,过长者楔形切除一小段;③在胸骨柄与胸骨体交界处平面横断,抬起下陷部分,矫正整个胸廓畸形,并妥善固定(分用金属支架固定或无支架固定两种),称为胸肋抬举术。除抬举术外还有一种胸骨翻转术(分无蒂胸骨翻转术及上、下带血管蒂胸骨翻转术两种),即按上述手术原则“①”步骤完成后,自下而上沿凹陷的肋软骨边缘切断肋软骨与肋间肌,再横断胸骨,形成游离的胸骨肋软骨骨瓣,作1800翻转后放回原处缝合固定。前一种无蒂法为将两侧胸廓内动静脉结扎切断,并切断腹直肌附着点,形成完全游离;后一种带蒂法系将胸骨带着左、右胸廓内动、静脉和腹直肌或只带腹直肌蒂翻转1800,使形成十字交叉状,再予合适的固定。带蒂法术后可维持胸骨正常血运,确保胸骨正常发育成长。
目前对漏斗胸常行nuss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能满足患者的审美要求。NUSS法治疗漏斗胸的整个手术过程操作简单,主要由以下几个重要步骤组成:
1、首先对患者进行全麻,打开监护仪,;然后在患者胸骨凹陷的最低点及肋骨两侧分别标记,再用碘酒和酒精对患者的整个胸廓进行消毒。
2、测量患者的胸廓长度和形状,选择合适的矫形板。根据患者的胸廓形状,利用塑性钳慢慢将矫形板弯曲,直到弯成所需的反向U形形状。
3、在患者两侧肋骨的标记处切长约2-5cm长的切口,以便植入漏斗胸矫形板和固定板。
4、在胸腔镜的透视下,将牵引分离器缓慢地、试探性地从一侧切口通过患者胸骨凹陷的最低点到达另一侧切口。然后,将一根引导线系在牵引分离器上,沿原路返回,撤下牵引分离器。将引导线系在矫形板上,利用引导线将矫形板以U型形状前路径植入人体的胸腔内。解下引导线,利用旋转手柄缓慢地将矫形板翻转成所需的反向U型。此过程要在胸腔镜的监视下进行,以免牵引分离器和矫形板损伤患者的心脏等胸腔脏器。
5、在患者两侧切口分别植入固定板,将矫形板的两端插入固定板的槽中,用手术缝合线将固定板缝合在患者的肋骨骨膜上。矫形板的两端和固定板应用肌肉覆盖,以免直接与皮肤接触而压迫皮肤。
6、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止血以及排除胸腔内气体,必要时放置胸腔闭式引流;如果矫形板发生断裂或者变形,要立即取出矫形板。
7、最后用手术缝合线将患者两侧的切口缝合平整,手术结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