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发生是生物因素、遗传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治疗抑郁症应从生理、心理、社会支持等方面入手,采取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干预的治疗方式,达到有效控制疾病、消除症状和恢复社会功能的目的,最终战胜抑郁症。
抑郁症的综合干预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电抽搐治疗、预防复发措施、社会支持帮助等。人类大脑特定部位的生物化学物质的改变,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生化物质代谢异常、神经内分泌失调等,可以让人产生抑郁症状。也就是说,人类产生抑郁情绪是有其相应物质基础的。根据大脑内生物化学物质的改变,人类研制出了一系列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疗效。
药物治疗抑郁症应遵循以下原则:
1、抑郁是精神疾病中常见的症状,多种精神疾病都可以出现抑郁症状,就像发烧是内科多种疾病都可出现的症状一样,所以必须明确诊断,不同的诊断治疗用药的原则也不完全相同。
2、应用抗抑郁剂时必须要达到治疗量,否则治疗效果不好,还可能拖延病情。
3、由于抑郁症是一种容易复发的疾病,所以近年来国际上公认的抗抑郁药的疗程一般分为三期,即急性治疗期、巩固治疗期、维持治疗期。以首次发病为例,三期的时间分别为:6到8周、4到5个月、6个月到1年;如果是抑郁症复发,则用药时间还要延长。
4、抗抑郁药物的使用要根据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及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来选择,还要考虑到药物的作用机理、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问题。
5、治疗抑郁症过程中还要关注病人的配合程度,坚持治疗的足剂量、足疗程,才能获得抑郁症治疗的最佳效果。
药物在抑郁症治疗中有很大作用。约90%有抑郁障碍的病人,经抗抑郁药物治疗有效。抗抑郁药成功治疗抑郁障碍后,继续保持健康状态达一年半以上的比例为70%―80%。所以,药物治疗是抑郁症治疗中非常重要的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