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骨髓炎是骨科常见病,其发病主要是由于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当、开放性骨折或骨折术后感染所致。病变可波及骨髓、骨质、骨膜及周围软组织,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劳动能力,是骨科临床治疗的难题。清除死骨,消灭死腔是手术成功治疗慢性骨髓炎的基础。由于骨质结构特殊,手术难以清除死骨,手术治愈率低。骨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表皮葡萄球菌、嗜氧的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由于骨髓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全身应用抗生素很少能渗透到病灶内,在局部难以达到有效的杀菌浓度,易产生耐药性,效果不佳。慢性骨髓炎骨质破坏严重可并发病理性骨折、肢体畸形、关节功能障碍等。
随着介入技术应用,采用微量注射泵行抗生素病灶区血管内给药技术的使用,给此类骨感染治疗带来令人满意的效果。经动脉灌注抗生素治疗慢性骨髓炎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但由于慢性骨髓炎是长期的慢性炎症,局部条件差,小血管因炎性反应而闭塞,为了保持体内有效的药物浓度,在灌注抗生素前应用扩血管药及疏通微血管药物,疏通血管,增加有效药物浓度,控制感染。经动脉灌注抗生素的优点为:
(1)、能迅速提高病灶组织的药物浓度,达到抑制细菌生长,控制炎症的目的。
(2)、使感染灶组织内药物浓度较高,可预防手术操作所致的再次感染或感染的扩散。
(3)、抗生素介入治疗时导管造影,可了解病灶周围血管的情况,对吻合血管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4)、操作简单,适用性强,易于掌握,并发症少并能增加疗效。
(5)、缩短手术准备时间,减少住院时间。
(6)、改变慢性骨髓炎自然病理病程,减少手术次数。
总之,介入治疗慢性骨髓炎方法简单,实用性强,疗效可靠,缩短了治疗时间,减少了患者的痛苦。通过造影了解病灶周围的血管情况。对临床吻合血管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