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由于哮喘常反复发作,难以根治,所以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也给患儿家长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2010-2011年,笔者继承历代医家治疗小儿哮喘的经验方法,创新性的将小儿推拿、中药口服与穴位贴敷疗法相结合,创立了一套完整的“三位一体疗法”体系,治疗小儿哮喘200余例,现将其治疗结果与常规口服西药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整理报告如下。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中医科王振国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20例均来自无锡市映山河儿童医院中医哮喘专科2010--2011年的门诊患儿,其中男79例,女41例;年龄1~3岁59例,3~7岁43例,>7岁18例;病程<2年98例,2~4年14例,>4年8例。将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40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致病因素、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以及1998年全国儿童哮喘防治协作组修订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2]:①常突然发病,发作之前,多有喷嚏、咳嗽等先兆症状。发作时不能平卧,烦躁不安,气急气喘,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紫绀。②呈反复发作性,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诱发。③可有婴儿期湿疹史或家族哮喘史。④两肺满布哮鸣音,呼气延长。哮喘如有继发感染或为哮喘性支气管炎,可闻及粗大湿簟"菅9:血白细胞总数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可疑变应原皮肤试验常呈阳性。⑥所有患儿均未合并其他疾病,临床处于哮喘缓解期。
1.3中医辩证 根据小儿感受的病邪性质及病理病机,将小儿哮喘分为寒喘、热喘和虚喘三型。
寒喘:咳嗽喘促,喉间有痰鸣声,吐痰清稀,色白多沫,形寒无汗,面色苍白或青紫,四肢不温,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小便清长,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数或浮滑,指纹淡。热喘:咳嗽气喘,呼吸憋气,不能平卧,喉间痰鸣,痰稠色黄,发热面红,胸膈满闷,烦躁不安,渴喜冷饮,动辄汗出,小便黄赤,大便燥秘,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浮数,指纹深红。
虚喘:咳嗽气喘,气短声低,口不渴,倦怠乏力,食少纳呆,自汗、盗汗明显,张口抬肩,端坐喘息,四肢欠温,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濡而无力,指纹淡白。
1.4 疗效判定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制定的小儿哮喘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哮喘平息,两肺喘鸣音消失;好转:哮喘减轻或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偶闻及喘鸣音;无效:哮喘发作症状及次数均无改善,仍闻及喘鸣音[3]。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有序资料用Ridit分析检验。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小儿推拿 基本治法:(1)嘱患儿家长抱住患儿,医生面对患儿而坐,分推坎宫20次;推太阳30次;揉天突20次;按揉膻中、乳根、乳旁,每次1-2分钟;用掌揉法揉脐,动作须轻和缓,约3-5分钟;补脾土500次;清肺经300-500次;运八卦500次;掐四横纹,每处10次;揉板门400次;掐精宁10-30次;依次掐五指节,每处10次;用两拇指掌面或两手掌,自患儿的两胁同时搓摩至两肚角处,即按弦走搓摩,持续半分钟至1分钟;掐两侧承山穴10次;用中指指端揉双侧承山半分钟,分别拿双侧承山30次;揉仆参半分钟至1分钟。(2)嘱患儿家长抱住患儿,医生面对患儿背而坐,用中指指端按揉大椎、定喘穴各100次;按揉肺俞100次;分推肩胛骨100次;横擦背部肺俞穴区,以温热为度;拿双侧肩井穴5-10次。
随证加减:寒喘:加推三关300次,横擦胸1分钟,按揉风池10次,擦脊柱及两侧分别1分钟;热喘:加清大肠200次,退六腑300次,分推膻中1分钟,揉丰隆100次,推天柱穴50次,推脊200次;虚喘:加补肾经、补肺经300次,摩中脘3分钟,揉丹田3分钟,按揉足三里20次,按揉脾俞、胃俞100次,按揉肾俞1-2分钟。以上手法一周3次,10次为一个疗程。
2.1.2穴位贴敷 将具有化痰止咳平喘作用的中药打成粉末,用蜂蜜调成糊状,制成0.5 cm×0.5 cm大小圆饼,分别贴在患儿的天突、定喘(双侧)、肺俞(双侧)各穴位上,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次推拿结束后贴上,根据患儿皮肤的耐受程度,贴敷3~6 h后撕除。
2.1.3 口服中药止咳平喘膏 根据患儿辩证分型的不同,配伍不同的中药组成分别对症治疗寒喘、热喘、虚喘的方剂,再运用膏滋药的熬制方法,将中药熬制成膏状,每天两次开水冲服,每次用量一匙,剩余膏滋药存放于冰箱保鲜层中,每7天取出隔水蒸20分钟以保证药性。
2.2 对照组 予口服酮替芬治疗。3~6岁每次0. 5mg,每日2次, 6~12岁每次1mg,每日2次,口服三个月为一疗程。与治疗组同步。
3 治疗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病情观察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病情观察结果比较(例)
分组
疗效
有效率(%)
χ2
P值
显效
好转
无效
治疗组
51
26
3
96.25
3.28
<0.05
对照组
24
11
5
87.5
结果表明: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4 讨论
小儿哮喘临床上常以阵发性呼吸困难,呼气延长,喉间有哮鸣声,严重时张口抬肩,难以平卧为特征。多见于春秋季节。气候突变,寒温失宜,饮食不当等为本病诱发因素。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喘。”哮喘的病位多与肺、脾、肾有关,其病理因素主要为伏痰。伏痰产生于津液,津液来源于水谷,依赖脾气的运化,以养肺脏,若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则积湿蒸痰,上贮于肺;肾虚精损也能使水湿蕴积成痰,肾气不足,摄纳无权,气浮于上,就会产生喘息的病变。伏痰蕴于肺中,受外邪引动,则可引发哮喘。
由于哮喘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非一般止咳平喘法即能奏效,而且病情发展迅速,反复多变,严重者可很快出现胸闷憋气,呼吸困难,面唇青紫,心慌烦躁、脉搏数疾之危证。故我们考虑临床单用中药内服,起效较慢,不能立即控制喘息症状,不能很好适应该病的发展变化节奏。应用推拿疗法可以较快缓解喘鸣症状,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顿挫疾病发展势头,然后结合穴位贴敷的渗透作用和内服中药的化痰平喘效应,如此内外联合治疗,效果更为快速显著。
推拿疗法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手法刺激有关穴位,疏通气血,顺畅肺气,理气涤痰,达到宣肺平喘止咳目的。在选穴方面,主要选用与肺经有关的穴位,如揉天突、定喘、肺俞,均有宣肺平喘作用,丰隆、涌泉降气化痰;在手法方面,大多采用运动畅达方法,如推天突,可以降气平喘,搓摩胁肋是宽胸理气之法,擦定喘、肺俞等穴还有祛风散寒之效。现代医学认为哮喘的病理机制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等因素有关,而推拿疗法对于松弛肌肉,调整植物神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改善肺功能等功效明显优于药物疗法。
许多专家认为对于长期反复发作的慢性哮喘病儿,缓解期的治疗是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核心部分,其主要措施就是实施抗炎治疗和调节免疫功能,通过消除气道炎症达到预防哮喘发作的目的[4]。中药穴位敷贴防治小儿哮喘是传统的中医疗法之一,这一疗法在中医经络学说的整体观念指导下进行,将特制中药药饼贴敷于相关穴位上,利用小儿皮肤娇嫩,易于吸收渗透的特点,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特定穴位,对穴位产生长效刺激,通过俞穴经络发挥其药效作用,达到温通经络、散寒祛痰、扶正固本、调整脏腑的目的,能够消其“宿根”之积痰,使正气恢复, 可有全身免疫调节的抗炎作用,能改善哮喘患儿全身免疫功能紊乱的特应性素质,使机体机体免疫力增强,控制哮喘发作。张毅敏[5]通过试验表明,穴位敷贴可以上调支气管肺泡组织促凋亡基因Fas及其配体FasL表达、下调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促进哮喘主要炎性细胞EOS凋亡。从而达到治疗哮喘的目的。白晓红等[6]通过试验表明,穴位敷贴通过穴位、药物、经络、时间等的相互作用,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改善肺功能,从而达到防治哮喘的目的。
小儿服药难也是长期困扰儿科医生与家长的一个难题,笔者突破传统中药汤剂的局限,创新性的将具有宣肺化痰、止咳平喘作用的中药方剂制成膏滋药的剂型,在不影响药效的情况下,避免了中药煎服的麻烦,并有效改善了中药的口味,易于小儿服药,利于药物吸收,从而内调脏腑,改善小儿体质,增强小儿免疫力,减少哮喘发作。
本研究表明:新型“三位一体疗法” 干预小儿哮喘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患儿自身免疫力,减轻哮喘的发作程度,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延缓病情进展,减少肺脏损害,是目前小儿哮喘防治的较好方法。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X5Y-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59.
[2] 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小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X!Y-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74(8):503-504.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内妇儿科疾病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88.139.
[4] 李明华,董竟成,秦璞.支气管哮喘的现代治疗[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1.
[5] 张毅敏.穴位敷贴对哮喘豚鼠嗜酸性粒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的影响.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29(6):393-395.
[6] 白晓红,邵功利,王雪峰.伏九贴膏防治小儿哮喘的临床研究探要.中医药学刊, 2004, 22(9): 163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