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眼病,它是指眼球检查正常而单眼或双眼视力不正常,且通过配戴眼镜视力也不能达到0.9以上。其发生机制十分复杂,大多都是因视觉功能的正常发育受到阻碍而形成的。弱视在学龄前及学龄儿童中患病率约为3%,在我国约有1000多万名弱视儿童。
弱视有哪些危害
弱视的患儿不仅双眼或单眼视力低下,而且常常没有完善的双眼视觉功能,没有精细的立体视觉,如下楼梯时没有深度感,看显微镜时没有立体感等,这将直接影响孩子的高考升学及职业选择。另外,弱视还常引起斜视,影响美观及儿童身心发育。专家认为,弱视的危害大于近视,因为近视经戴眼镜矫正后视力可达到正常,不需要其他治疗。而弱视则不同,如不及时治疗(戴镜及训练),患眼的视力将会永久性低下。
弱视的分度及分型
弱视按矫正视力可分为三度:
轻度:矫正视力为0.6-0.8;
中度:矫正视力为0.2-0.5;
重度:矫正视力低于或等于0.1。
弱视按发病机制可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剥夺性弱视及先天性弱视。
斜视性弱视 是指因眼位不正(斜眼)而引起的弱视。由于斜视,双眼看东西会出现重影,医学上称为复视。为了消除复视,大脑中的视中枢就抑制那只斜视眼去看,这样看东西就不会复视了。久而久之斜视眼看东西的能力下降成了弱视眼。这种弱视一般而论是可逆的,如能早发现、早治疗,视力是可以恢复的。
屈光参差性弱视 是指患儿双眼屈光度数相差较大,近视或远视度数相差在150度以上,散光度数相差在100度以上。外界景物在左右两眼所形成的物像大小不等,清晰度不同,两个物像互相干扰,难以融合成一个,大脑中的视中枢主动抑制屈光较大的眼,这只眼的视力便会下降形成单眼弱视。这种弱视是可逆的,通过治疗可以恢复。
屈光不正性弱视 是指双眼屈光不正的度数较高,而患儿又没有及时戴矫正眼镜。其特点是双眼视力相等或相似,屈光度数也相似。多发生于高度远视或高度近视的儿童,以远视眼更多见,约占70%。这是由于高度屈光不正导致景物不能在视网膜上成像,因而对视细胞或视通路的生理性刺激不足造成的。
剥夺性弱视 是指在婴幼儿时期,由于先天性白内障、角膜白斑、上睑下垂等眼病,使光刺激受到阻挡,不能正常进入眼内,剥夺了该眼接受光刺激的机会,使得处于发育阶段的眼底视网膜由于生理性刺激不足,造成发育不良或停滞,形成剥夺性弱视。这种弱视患儿视力很差,单眼多见,治疗效果也不好。
如何早期发现小儿弱视
提高弱视治疗效果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为孩子检查视力是早期发现弱视的最佳办法。3岁以上的儿童基本都能配合用视力表检查视力。在孩子第一次查视力前,家长可先教会他识别视力表。儿童应每隔半年或一年查一次视力,若发现视力低于0.8-0.9,或双眼视力相差两行以上,应及时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医生要对孩子作散瞳验光检查后才能作出正确诊断。对有斜视的儿童,更应及早治疗。因为斜视患者成年后,通过手术只能使双眼达到正位,而弱视却因错过治疗时机而留下了永久的遗憾。
此外,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如发现有斜眼儿、看东西歪头或眼球抖动等情况,应及时到眼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小儿弱视。
孩子患弱视怎么办
弱视是不会自愈的,对弱视的治疗越早越好。因为从视觉发育来讲,儿童12岁以前是视觉发育的可塑期,3岁是儿童弱视的治疗的关键期,3-8岁为治疗的敏感期。12岁以后再治疗弱视,视力恢复的机会便很小了。至今,对弱视尚无行之有效的药物治疗办法。孩子一旦被确诊为弱视,家长应马上为孩子配眼镜,并坚持每天戴,绝对不能时戴时摘;每年应进行一次散瞳验光,如眼镜不合适要立即更换。另外,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各种弱视训练。平时可让孩子多做精细动作,如穿珠子、描画等。
弱视是一种复杂而不易治愈的眼病。治疗过程枯燥、漫长、疗效易反复,常因患儿不能坚持治疗而造成终身遗憾。因此,家长一定要按医生要求,督促孩子配合治疗,不要怕麻烦,以免影响训练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