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可发生在结肠的任何部位。在我国大部分省市死亡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四~五位,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其发病率随年龄而增长,从40岁开始上升,60~75岁达到峰值。由于癌瘤生长速度缓慢,在其达到产生症状、体征之前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早期不易引起注意。
病因:具体病因目前不清楚。一般认为是多种致病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1)遗传因素:约20%的大肠癌患者中遗传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2)良性病变恶变:一些良性肿瘤如息肉、腺瘤可发生癌变;肠炎性疾病和慢性刺激如病变范围广泛的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卵、慢性憩室炎及久治不愈的肛瘘可诱发癌。所以饮食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因素。(3)饮食因素: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食品可增加大肠癌的发病率,油炸、煎烤食品、腌制品中含有致癌物,其它某些微量元素缺乏,可能也增加大肠癌的发病率。
临床表现:早期大肠癌可以无任何症状,随病情发展,依其病变所在部位,产生不同的临床表现:(1)排粪习惯与粪便性状的改变:常为最早出现的症状,即原有规律排粪的人变成无规律性,出现便秘或便次增多,粪带血及粘液;直肠癌还会有粪条变细,肛门坠胀痛感,里急后重,便不尽感。(2)腹痛:腹痛为定位不确切之隐痛或腹部不适,胀气等。(3)腹腔内肿块:可扪及质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不大之肿块。(4)中晚期有消瘦,贫血以及急,慢性肠梗阻。
如何诊断:当怀疑本病时,应到医院做如下检查:(1)做大便的隐血化验。(2)癌胚抗原升高。(3)纤维结肠镜检(4)钡剂灌肠。
治疗:目前,手术是治疗大肠癌最有效的方法。手术治疗可以是根治性切除,也可以是为解除梗阻、改善全身症状进行的姑息性切除。化疗对手术后可能残留的肿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减少术后复发和转移。术前和术后放疗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大肠癌手术切除率,减少术后复发。
预防:预防大肠癌应做到以下几点:①首先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偏爱三高一低,即高热量、高脂肪(油)、高蛋白(肉类)、低纤维素,少吃烧烤、煎炸及高脂油腻食物;多吃粗粮、蔬菜等含纤维素多的食物。②要保持大便通畅,粪便中有许多有害致癌物质,若长期居留,对大肠癌的发生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③预防肠道疾病,积极治疗癌前疾病,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便秘、血吸虫病及息肉样溃疡。④发现大便习惯、次数、性质改变,大便表面附着血液及粘液或脓血,腹部隐痛、便意频繁、进行性贫血、无原因消瘦等蛛丝马迹应及时看医生。⑤高危人群定期普查,如有家族大肠癌史者,有腺癌性息肉,长期慢性结肠炎,40岁以上中老年人出现原因不明大便异常者,应及时进行大便潜血及脱落细胞检查,若为阳性就再做电子结肠镜检查。⑥寻找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自我放松,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⑦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预防大肠癌的健康十六字方针,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