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发生于多种疾病,是一种临床表现;远端小管泌氢障碍、近端小管重吸收HCO3-障碍导致的酸中毒;阴离子间隙一般正常、高氯性代酸;分为4型,I型和IV型最多见;
远端肾小管酸中毒(I型)
发病机理:
管腔和管周H+梯度无法建立-泌氢障碍、质子泵受损、管腔负电位下降
临床表现:
酸碱平衡失调-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尿中可滴定酸减少、尿pH>5.5(尿液的pH主要取决于可滴定酸);
电解质紊乱:低钾、由于酸中毒导致肾对钙的回吸收降低导致低血钙、高尿钙;继发甲旁亢导致低血磷、高尿磷;骨病、肾结石、肾钙化;
诊断:
一般标准:
高氯性酸中毒、尿中可滴定酸和NH4+减少、pH>6、低钾;
氯化氨负荷试验
输入氯化铵使病人酸中毒,正常人尿PH<5.5,dRTA尿PH>5.5
尿PCO2测定
正常: U-B PCO2>20mmHg 尿和血之差
RTA:U-B PCO2<20mmHg 尿中的H少不能中和HCO3产生CO2
治疗:
碱性药物补充 1-2meq/kg/d、补钾、骨病可用钙剂或VD3(小心肾结石)
近端肾小管酸中毒(Ⅱ型)
发病机理:
HCO3-吸收障碍-Na-H交换异常、组织间隙一侧Na-HCO3同向转运异常、CA异常,常伴发复合型近端小管功能缺陷,造成范可尼综合征(葡萄糖、氨基酸、磷酸、尿酸等多种物质的吸收异常)
临床表现:
酸碱平衡失调-高氯性酸中毒,尿中HCO3-较多,可滴定酸和NH4+正常,尿pH<5.5;
电解质平衡失调-低钾血症明显(近曲小管Na吸收少了,远曲小管Na-K交换多了,类似碳酸酐酶抑制剂作用效果)。低钙、低磷程度较轻;骨病较轻,肾石、肾钙化少见;
同时伴有范可尼综合征;
诊断:
高氯性酸中毒,尿中HCO3-较多,尿PH<5.5,低钾;
碳酸氢盐滤过排泄分数:正常值为0,pRTA>15%
pRTA治疗:
纠正酸中毒、适当应用噻嗪类利尿剂:降低血溶量,加强对HCO3的吸收;
纠正低钾血症
混合型肾小管酸中毒(Ⅲ型)
I型+II型-尿中可滴定酸和NH4+减少,同时HCO3-增加;
高血钾型肾小管酸中毒(Ⅳ型)
多见于老人,本身有肾功能不全;高氯性酸中毒、高血钾为主要表现;可能与醛固酮分泌减少或反应减弱有关;
范可尼综合征
近端小管复合性功能障碍,对多种物质重吸收出现障碍肾性糖尿、氨基酸尿、高尿酸尿、磷酸盐尿、尿酸盐尿;常伴2型肾小管酸中毒(低钾、低磷、低钙)
RTA的治疗原则
原发病的治疗:原发病的病情及时得到控制,病人的症状可有明显好转.
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或枸橼酸钠的补充
矿物质的补充:如有低钾血症,低镁血症或低磷血症等存在,应予补充相应的电解质,及时对症处理.
利尿剂:对IV型RTA,可给予速尿或丁尿胺,或双氢克尿塞,以增加钾排出,纠正高钾血症.
盐皮质激素:IV型RTA病人,可口服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增加H+和K+的排出.
控制RTA的并发症:如结石,感染等
I
II
III
IV
血清氯
升高
升高
升高
升高
血浆HCO3
降低
降低
降低
降低
血浆pH
降低
降低
降低
降低
血钾
降低
降低
降低
升高
尿pH
>5.5
<5.5
>5.5
<5.5
FEHCO3
<15%
>15%
<15%
<15%
U-BPCO2(mmHg)
<20
>20
<20
<20
尿NH4+
降低
正常
降低
降低
其他
肾结石、骨病
继发甲旁亢
范可尼综合症
肾结石
醛固酮减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