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是很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特点是长期反复咳嗽、咳痰、喘息和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久而久之演变成肺源性心脏病,甚至发生心、肺功能衰竭。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许多不良影响。慢支与肺气肿能不能预防?怎样合理治疗?病人怎样自我保健?是广大患者非常关心的问题,以下就上述问题作简要解答:
什么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阻肺?
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是十分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传统观点认为当主要症状表现为长期咳嗽,咯痰,每年持续三个月,连续二年,且未发现其他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时,即诊断慢性为支气管炎。以后随病情发展而逐渐出现胸闷、气促,甚至喘息,则表示已形成肺气肿病变。
但是仅从症状表现不能早期作为出诊断,更不能确切反映病情进展。例如有的年轻人嗜好吸烟,当时并无或偶然咳嗽,并未意识到已经处于疾病的早期阶段。经过数年后,症状逐渐明显时,进行肺功能检查发现,肺功能已有很明显减退。有的甚至在无明显症状表现时,已经出现肺功能异常。说明肺功能异常可以出现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并呈进行性发展。
而肺功能异常的特点是呼出气流受限,由于支气管的狭窄阻塞,以及肺弹性回缩力的降低,因此用力呼气时,呼出气流速度大大减慢。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出现不可逆性气流受限即属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
世界卫生组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提出慢阻肺的特点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其发病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引起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吸烟,反复呼吸道感染和大气污染是引起发病的主要原因。而一旦患病后,往往经10~20年而发展至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出现严重慢性心,肺功能衰竭。但是慢阻肺并非不治之症,相反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慢阻肺在全球的发病情况如何?
慢阻肺是是-世界性疾病,患病率和病死率不断增高,世界卫生组织指出20世纪90年代慢阻肺在全球导致伤病的病因中排列第12位,而预计到本世纪20年代将提升到第5位。病情的长期牵延,且不断加重,影响个人身心健康,更造成个人,家庭和社会巨大经济损失。
如何预防慢阻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对全球社会和人民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同时由于其病程长,病情反复,故属于一种高花费、低效益性疾病,但是又必须看到本病是可以预防的.尽管到目前为止慢阻肺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搞清,但是吸烟与慢阻肺的关系已为大家所公认。如能切实做好禁烟和戒烟,则70%~80%的人可免于罹患慢阻肺。
其次,慢阻肺患者在出现症状之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约20~30年)处于无症状期,这个阶段病情进展十分缓慢,如能早期检出和处理,病情尚可逆转。即使确诊为有症状的慢阻肺,如能及早采取有效预防措施,还是可以显著地延缓病情进展速度,减轻症状,提高其生命质量。
现代医学将预防工作分为三级:第一级预防为病因预防,即针对易感人群的致病因素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第二级预防为临床前期预防,包括在疾病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三早防治工作。第三级预防为临床预防,对已患病的患者及时给予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减少合并症。将现代医学三级预防原则具体用于慢阻肺的预防,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的系统工程。现分述如下:
1、第一级预防
在未患病之前进行预防。
1.1 预防慢阻肺的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切实做好控制吸烟工作。 提倡不吸烟,尤其是年轻人不吸烟是慢阻肺防治工作,尤其是早期阶段的最主要干预性措施。需要向广大群众反复宣传吸烟的危害,并同时说明吸烟产生的危害具有渐进性、累积性、隐蔽性、依赖性和选择性等特点。大量研究表明被动吸烟,尤其是儿童被动吸烟也可导致慢阻肺,因此必须重视吸烟所产生的危害性,国家应该立法严格限制人们在公共场合吸烟,保证不吸烟者免受被动吸烟之苦和呼吸新鲜空气的权力。
1.2 已有有力证据表明空气污染,特别是其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随着管道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取代蜂窝煤,氮氧化物已经取代一氧化碳成为厨房里的头号杀手。)、颗粒物质是引起慢阻肺的重要环境因素 目前国内大城市中由于汽车尾气排放量剧增,燃煤量增加,空气污染程度有增无减,这与近年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增多不无关系。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有关机关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1.3 控制、减少职业性危害 在职业性危害因素中,已有证据表明长期接触镉和硅可引起慢阻肺,高危工作人群包括煤矿工人,接触水泥的建筑工人,金属加工工人,谷物运输工,棉纺工人,造纸工人以及大量吸入灰尘的工人。
2、第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是指已经患病,在疾病出现症状之前将其查出并给予处理以改变其病
程,慢阻肺的二级预防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采取最简单、实用的技术、方法在无症状的慢阻肺高危人群中定期进行普查,以期尽早检出早期病变者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比较适用的方法是用肺功能仪测定FEV1(具体指标为FEV1%或FEV1/FVC%)。
2.2 慢阻肺二级预防工作中戒烟是最主要、最关键性措施 无论国内国外学者均认为大力宣传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戒烟是当务之急,国外大量事实说明戒烟是一种明显有效的干预手段,对于人群的健康具有重大影响,因而应当成为全局性战略,
3、第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目的在于尽量减少疾病对人体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鉴于慢阻肺发生率高,进展比较缓慢,因此应当强调即使三级预防也是很重要和有效的。现在需要强调的有以下几点:
3.1 继续强化戒烟 因为任何时候戒烟都可使吸烟者的肺功能获得改善,并使肺功能年下降速度减慢。所以即使是已经发生症状的慢阻肺患者认真地戒烟对其缓解病情、提高生命质量仍然是有效的、有益的。对此应当反复向患者进行宣传,增强其戒烟和康复的信心。
3.2 在慢阻肺的缓解期中下功夫 通过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应用中医中药健脾补肾,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机体内环境,增强防御能力,预防、减少呼吸道感染,减缓疾病进展速度。
3.3 加强慢阻肺患者康复锻炼 可以开设康复锻炼中心,制定康复锻炼计划,组织缓解期慢阻肺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尤其是早期阶段进行锻炼效果会更好。内容包括全身运动(慢速步行、登楼、踏车、自行车)、呼吸训练、缩唇呼吸。
3.4 对于严重低氧者进行长程家庭氧疗 目前国内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氧源和吸氧经费问题。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国情,恐怕只能以压缩氧或液态氧为主,辅以少量家庭浓缩制氧机。
3.5 定期注射流感疫苗、肺炎菌苗减少呼吸道感染 每年秋季接种一次流感疫苗,每5~6年接种一次肺炎链球菌疫苗可以减少这两种呼吸道感染,此外还可肌注核酪,接种气管炎疫苗、灭活卡介苗。
3.6 对于慢阻肺患者及其家庭进行系统教育 使其了解慢阻肺病程的长期性、危害性,以及进行长期防治的必要性、可行性,争取患者及其家庭对于医务工作者工作的理解、配合和支持,这是做好慢阻肺三期预防的基础和前提。
3.7 对慢阻肺患者进行长期系统管理 包括长期监测肺功能进展情况,检查督促戒烟效果。总之,由于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高花费低效益疾病,容易被检出,且可以有效地加以预防,因此非常适合进行三级预防,对于慢阻肺进行系统的三级预防必将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怎样诊断慢阻肺?
有效控制病情的前提是早期、正确诊断。慢阻肺的诊断需要结合症状表现,接触史及实验室检查资料作综合判断。为正确诊断和判断病情,医师往往会建议进行肺功能检查,因为肺功能检查结果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能对是否存在肺气肿和肺气肿程度,做出量化判断。
胸部X线检查不可能作为诊断慢阻肺的主要依据,因为缺乏量化数据资料,且不能发现早期病变,胸部X线检查的重要作用在于了解和发现肺部其他病变。如果有吸烟嗜好或长期接触烟雾粉尘等,或有慢性咳嗽,咯痰,都应去医院请医师进行肺功能检查,对照慢阻肺全球倡议(GOLD)提出的慢阻肺诊断和严重度标准(见参考资料),对病情判断有很大帮助。慢阻肺可分为四期。Ⅰ、Ⅱ、Ⅲ、Ⅳ期为不同严重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慢阻肺可没有明显临床症状。
慢阻肺稳定期怎样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个慢性,长期的过程,可以根据症状表现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
急性加重期为在疾病过程中,短期内咳嗽、咯痰、气促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液脓性,可伴有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而稳定期相对于急性加重期,咳嗽、咯痰、气促等症状较稳定或较轻。大家往往注重急性加重期的治疗,而对稳定期需要有计划长期治疗未引起足够重视。
当然对急性加重期需要积极有效的治疗,因为咳嗽,咳痰,气促加重引起严重不适,甚至威协生命,需要就医及时控制病情,缓解症状。但是稳定期的治疗同样不可忽视,毕竟在慢阻肺的漫长病程中,绝大部分时间病情处于稳定期。而急性加重期的发生平均每年2~4次,每次持续时间亦仅数周。
病情处于稳定期,尽管症状较轻,较稳定,但气流受限的基本特点持续存在,如果不作有效治疗其长期作用必然导致肺功能的进行性恶化。另一方面长期咳嗽排痰不畅,容易引起细菌在支气管内聚集和增殖,导致急性加重期发作更频繁和更严重,最终使慢阻肺的病情加速恶化。因此,应重视慢阻肺稳定期的治疗,力争减轻症状和阻止病情发展;减缓或阻止肺功能进行性降低,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最终得以延年益寿。
慢阻肺稳定期治疗的原则?
慢阻肺病程长,即使在稳定期亦呈进行性发展,并且病情多变,因此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包括戒烟和避免致病因素,支气管舒张剂治疗,祛痰止咳治疗,康复锻炼,营养支持,家庭氧疗和心理治疗等,并需结合病情及演变加以调整。因此应该通过医疗咨询及阅读科普资料,对自己的病情、以及慢阻肺防治常识有所了解,在专科医师指导下,密切相互联络和配合,有计划实施稳定期防治措施。
有两种对疾病治疗的态度不可取。其一认为慢性病,平时症状不严重,不必经常治疗,只有等到出现急性症状如发热、气促,咯吐脓痰才去就医用药;另一种则急于求成,认为现有治疗措施未见效果,因此千方百计寻找灵丹妙药,但求"根治"。事实上慢阻肺具有持续气流受限,并进行性发展的特点,需要有计划综合性长期治疗,以达防微杜渐的作用。以及减缓病情恶化,并减少和减轻病情急性加重,正如患高血压需要根据病情长期应用降压药物,以防止病情加重,并防止出现急性变化(如脑血管意外)。
待到病情加重时才接受治疗,增加痛苦,增加费用,甚至危及生命。慢阻肺是慢性病,有别于肺炎等急性病,目前医疗措施只能达到有效控制病情,尚不能达到根治的目标,提出根治目标尚不现实。正如同为慢性病高血压病,正确长期治疗是关键。随着医学水平不断提高,有效治疗措施将不断出现。
慢阻肺稳定期阶梯治疗方案
鉴于慢阻肺具有气流受限,且呈不完全可逆的基本特点,在综合防治措施中,特别强调支气管舒张剂和抗炎剂的应用。慢阻肺全球倡议据此提出根据病情轻重,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和抗炎剂的阶梯治疗方案。
Ⅰ期(轻度) 按需使用支气管舒张剂。主要指近期出现气促加重等征象时,随时使用使气管舒张剂,如短效或速效β2受体激动剂。
Ⅱ期和Ⅲ期(中度和重度) 需要规则应用一种支气管舒张剂,如抗胆碱药,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或茶碱类。或联合使用上述多种支气管舒张剂。可联合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能降低慢阻肺患者急性发作的次数和死亡率。合理安排康复治疗。
Ⅳ期(极重度) 支气管舒张剂和抗炎剂应用与Ⅱ、Ⅲ期相同。同时治疗各种并发症。如有慢性缺氧,建议作长期家庭吸氧治疗。
怎样科学、合理选用吸入型支气管舒张剂和抗炎剂?
支气管舒张剂和抗炎剂是慢阻肺稳定期长期治疗中最重要的应用药物。有不同的给药方法包括口服和吸入方式,建议首选吸入疗法,包括压力定量吸入,干粉定量吸入和溶液雾化吸入等。通过各种吸入装置,使药物以气溶胶或干粉形式直接进入呼吸道,从而与呼吸道黏膜直接结合,发挥局部治疗作用。
吸入疗法较口服起效更迅速,且所需剂量较少,对其他脏器影响少,全身不良反应亦较少,较轻。因此吸入疗法更为有效而安全,但关键是需要正确掌握和熟练操作吸入方法,以保证大部份药物通过吸气充份进入呼吸道.建议咨询专科医师帮助选择吸入药物和吸入装置,并且在医师指导下,反复练习吸入操作技术,直到了解和熟练。此外,在选购药物时请注意药品的化学名称,因为有时同一药品可由不同制药公司生产,因而具有不同商标名称,若不注意可能造成重复购买和重复使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