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在浙江大学医学院等科研单位的配合下,为一名17岁的膝关节软骨脱落患者完成了自体软骨移植手术,该患者也成为国内首批接受自体软骨体外培养移植“修补”软骨缺损的患者之一。
17岁的小杰在一次篮球比赛中,突然感觉扭到左腿膝关节。半年后感觉膝盖很痛,到医院CT检查,发现小杰的膝关节的股骨髁上,有一块核桃大小的软骨已经脱落,游离在膝关节里。医生分析小杰的扭伤造成了软骨损伤,又因为不断地运动磨损,导致软骨脱落的面积越来越大。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戴雪松
这种病如果发生在成年人,在非常严重的情况下,医生也许会建议置换人工关节以达到重新行走的目的。但因为小杰的骨骺线还没有闭合,就意味着小杰发育还没完成,这是关节置换的禁忌;而一种称为“微骨折”的传统治疗方法,效果又不甚理想。
据浙医二院骨科主任医生戴雪松介绍,国外一直在做软骨细胞再生的研究,针对的就是像小杰这样的病人。目前浙江大学医学院欧阳宏伟教授等研究人员,已经研究出了治疗软骨损伤的新技术――组织工程化软骨移植(MACI)。通过采集患者自体软骨细胞,经体外培养成功后,再给患者“补”回去。欧阳宏伟教授和戴雪松主任医师一起给小杰做了评估,认为可以试试应用这一技术改变病况。
第一次手术,戴医生用关节镜把已经脱落的软骨取出,又在小杰膝盖软骨缺损处的周围取了几块米粒大小的正常软骨组织,他们要用这“米粒”做种子,培育出新的软骨。不过人体是极复杂的组织,要模拟人体环境让细胞长出来,难度显而易见。
研究人员把米粒大小的软骨组织剪碎,然后用特殊的酶处理,再收集细胞,放进特制的细胞培养液中,置放在二氧化碳培养箱中,保持37摄氏度,定期更换培养液和抽查细胞的情况。以此模拟体内组织的新陈代谢。
散落的新生细胞聚集在一种叫做胶原材料的支架上。支架就像一块毛毯,而一个个软骨细胞,会很舒服地趴在地毯的缝隙中,形成软骨。这块爬满了细胞的支架,像布一样,可以裁剪,可以缝针,也就给了临床医生更大的操作余地。
日前,这块珍贵的新生软骨被护送到了浙医二院,由戴雪松主任医师亲自主刀,通过微创小切口将修剪好的再生软骨精准地移植到缺损的关节面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