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骨髓炎是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延续,往往全身症状大多消失,只有在局部引流不畅时,才有全身症状表现,一般症状限于局部,往往顽固难治,甚至数年或十数年仍不能痊愈。目前,对大多数病案,通过妥善的计划治疗,短期内可以控制。
一、病因:
在急性期中,经过及时、积极的治疗,多数病例可获得治愈,但仍有不少病人发生慢性骨髓炎。形成慢性骨髓炎常见的原因如下:
1、在急性期未能及时和适当治疗,有大量死骨形成。
2、有死骨或弹片等异物和死腔的存在。
3、局部广泛瘢痕组织及窦道形成,循环不佳,利于细菌生长,而抗菌药物又不能达到。
二、临床表现
临床上进入慢性炎症期时,有局部肿胀,骨质增厚,表面粗糙,有压痛。如有窦道,伤口长期不愈,偶有小块死骨排出。有时伤口暂时愈合,但由于存在感染病灶,炎症扩散,可引起急性发作,有全身发冷发热,局部红肿,经切开引流,或自行穿破,或药物控制后,全身症状消失,局部炎症也逐渐消退,伤口愈合,如此反复发作。全身健康较差时,也易引起发作。
由于炎症反复发作,多处窦道,对肢体功能影响较大,有肌肉萎缩;如发生病理骨折,可有肢体短缩或成角畸形;如发病接近关节,多有关节挛缩或僵硬。
X线照片可显示死骨及大量较致密的新骨形成,有时有空腔,如系战伤,可有弹片存在。布劳德氏脓肿X线照片显示长骨干骺端有圆形稀疏区,脓肿周围骨质致密。加利氏骨髓炎骨质一般较粗大致密,无明显死骨,骨髓腔消失。
三、诊断
根据以往有急性骨髓炎或开放性骨折病史,局部病灶检查及X线片表现。
四、治疗
1、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一般采用手术、药物的综合疗法,即改善全身情况,控制感染与手术处理。治疗原有基础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力。药物应用宜根据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采用有效的抗菌药物。手术一般为切开排脓+VSD负压吸引。
2、急性性骨髓炎的治疗
如有急性复发,宜先按急性骨髓炎处理,加强支持疗法与抗菌药物的应用,视治疗效果,选择是否手术,必要时切开引流,使急性炎症得以控制。
3、无明显死骨偶然发作骨髓炎的治疗
无明显死骨,症状只偶然发作,而局部无脓肿或窦道者,宜用药物治疗及热敷理疗,全身休息,一般一、二周后症状可消失,无需手术。
4、有死骨、异物等骨髓炎的治疗
如有死骨、窦道及空洞、异物等,则除药物治疗外,应手术根治。手术应在全身及局部情况好转,死骨分离,包壳已形成,有足够的新骨,可支持肢体重力时进行。手术原则是彻底清除病灶,包括死骨、异物、窦道、感染肉芽组织、瘢痕等,术后适当引流,才能完全治愈骨髓炎。骨髓炎手术一般渗血多,要求尽量在止血带下进行,作好输血准备。
五、附加:
罕见的引起慢性骨髓炎的原发细菌:沙门氏菌。
常见于儿童及并发免疫力低下等人群,如红斑狼疮、 地中海性贫血等。常发生在多发股梗死(多见长骨骨干)基础上,因其多为血源性、无明显外伤史,临床表现不典型、炎性指标升高不明显,容易漏诊。治疗原则同慢性骨髓炎。
就目前而言,慢性骨髓炎具有治疗周期长、容易反复、 骨质破坏明显,肢体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多等特点,需患者与医生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控制感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