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疾病,疝缝合修补有可能如同关腹一样简单。大多数腹股沟疝手术可以在0.5~1小时完成,手术严重并发症罕见。因此,相当一部分腹股沟疝手术是由缺乏手术经验的年轻外科医生进行的,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全国各级医院。疝专科和疝专业医生的出现,才逐渐改变了大家对疝手术的一贯看法,治疗结局的优化让大家意识到专业培训和个人经验对于疝这样的“小手术”同样重要。
国内外治疗指南都只推荐外科手术疗法。腹股沟疝是外科手术的绝对适应证,治疗关键是掌握何时手术,何种条件下手术,以及选择何种术式。
术式不同,治疗结果和康复过程就会有很大差别。Nyhus提出疝治疗应当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患者的病程、年龄、局部手术史是决定手术方案的关键。他要求在术前和术中对病情进行充分评估,然后选择相应的术式。疝囊高位结扎术适用于哪些患者?为什么要做疝修补?什么人需要用补片?依据疝分型概念和疝个体化治疗原则制定的疝治疗指南可以给我们答案。
不必每人掌握全部术式
个体化治疗并不要求每位外科医生都必须掌握很多种疝修补技术,一位医生只要学会“舍弃”一些特殊病例,真正掌握2~3种疝修补技术,就可以很好地应对日常工作。对于大多数外科医生而言,“少而精”地学好1~2种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技术,比“大而全”地学习各种无张力疝修补技术更实用、更有效。关键是充分参透手术原理,掌握手术操作规范。
学习新技术尽量忠于原创
质量控制的前提是操作技术的标准化,外科治疗要获得好结果,除了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外,强调手术步骤、讲究操作细节是非常重要的。手术步骤的先后顺序是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并不是随意想象、随心所欲。例如简单的游离精索和寻找疝囊,看上去先后次序不会影响手术效果,但是如果先游离精索就可以马上清楚地看见直疝三角和内环。这样一来可以避免疝遗漏,二来可以看遍全局直视异常所在,立刻可以判断出是斜疝、直疝或复合疝。不会发生盲目寻找疝囊的情况,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周围组织损伤
由于人体机能的复杂性和未知性,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一直处于探索、总结和逐步推进的过程中。手术技术的改进可以扩大手术适应证、降低手术并发症、改善手术结果。但基层医院学习新技术的原则应当是尽量忠于原创,只有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发现确实存在大家公认的问题,才可以考虑改进。如果仅仅是个人感觉存在问题,考虑更多的应该是交流和学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