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来自美国的研究报道发现自杀在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差异。在西方高收入国家中有90%的自杀都与精神疾病有关,但是这个数字在中国却只是70%。
此项研究由埃默里大学医学博士兼上海交通大学自杀研究与预防中心主任Michael Phillips教授主持开展。研究随机抽取来自沈阳的四家综合医院急诊室接诊的自杀未遂者239名作为研究样本。为了明确这些自杀行为背后的原因,Phillips等人使用《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中的结构化临床访谈记录中的自杀意念量表、自杀概念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以及生活质量测试来评估这些试图自杀的人群的社会人口学和其他方面的特质。
数据分析显示:70%的研究样本符合目前精神障碍的诊断指标,其中的63%有情感障碍,15%有焦虑症,11%有精神障碍,还有4%有药物滥用的情况。剩余30%不符合DSM-IV中精神障碍诊断标准,大多数为年轻人,冲动水平更高,并且有更多接受救助的想法。
根据这个结果,研究者认为精神疾病对于中国的影响看似小于其对发达国家的影响;然而,冲动似乎在中国群体中起到更大作用。虽然对于造成上述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差异的原因尚不清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如果试图自杀的人喝农药来自杀,那么后果可以是致命的。Phillips提到:“在中国农村地区喝农药自杀比例很高,就像是美国人用枪自杀一样。在中国,有58%的自杀方式是喝农药。”
Philips教授也说明了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中国急救室中所见的自杀未遂者中,仍然有相当比例的人存在精神方面疾病。这些疾病其实是可以被治愈的,但是这些人几乎都没有接受过精神诊断和相应治疗。中国几乎没有综合医院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就算有心理咨询的医院也没有在急诊室提供这一服务。所以这些自杀者中的大多数或因喝农药或需要监护而被送进病房,要不就在没有接受任何心理评估的情况下直接回家了。”
Philips认为这项研究与美国精神病学研究也有关联。他说到:“正如我之前提过的,精神疾病并不一定是自杀的前提。就像那些极端宗教人士的自杀式炸弹袭击,那些绝症晚期病人想要结束生命,还有陷入困境走投无路的冲动个体,难道他们都是因为患有精神疾病才选择自杀么?我们需要重新考虑那些认为精神疾病是自杀前提的理论的正确性。”
自杀和精神疾病的关系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但两者依然存在着很强的关联。在一定程度上说,如果一些精神疾病患者能够得到正规、及时地诊断和治疗,那么最后走上自杀之路的人会肯定少一些。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不仅需要医院对于心理咨询服务的开设和重视,也有赖于整个社会对精神疾病的正确认识,及个体遇到困难时积极求助的意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