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晚期癌症、心脏病突发、地震海啸……生命离去的方式总是太多太凄凉。可你是否知道,除了这些让人无奈的天灾人祸之外,还有很多人却用一种颇令人心痛的方式结束了生命-自杀。
据研究统计,仅2011年,美国有近40000人自杀身亡,而全世界的自杀人数则接近一百万。自杀,已经成为全世界意外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自杀被认为是易感人群在特定生活事件刺激下或者精神疾病发作而引起的极端行为。这些人群的易感特质基于基因上的危险因素,又会因后续创伤性事件、生理和心理疾病等的积累而产生神经生理学上的器质性变化。
很多研究已经表明,自杀有其显著的生物学基础。与自杀有关的生物因素有:生物学压力反应中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与蓝斑去甲肾上腺激素系统,细胞因子、多不饱和脂肪酸,内源性阿片系统,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γ-氨基丁酸、谷氨酸等神经递质,神经可塑性的分子标记等。
自杀是多种生物系统相互关联的复杂问题,对于自杀模型的建立也应是贯穿多个系统的统一体,当然此模型中涉及的生物成分到底如何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但就目前的一些数据显示,人体压力反应系统的功能紊乱,尤其是HPA轴的机能失调,是自杀最关键的一个生物学标记;而诸如神经炎症标记物、谷氨酸功能、神经细胞和脑内环路的可塑性均可能反映出这种功能紊乱。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CRH-HPA)的功能紊乱会连带很多系统(比如5-羟色胺、阿片系统、谷氨酸系统、炎症通路、脂质状态、神经可塑性、神经发生系统)而对自杀产生影响。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自杀并不是一个能由单一因素而定义或预测的行为,而是一个与多系统相关联的、有多种生物学标记的复杂情况。
总之,自杀最显著的生物学标记就是压力反应系统及其下游反应,以及5-羟色胺系统的功能异常。鉴于自杀生物因素的复杂性,未来的研究可能会对自杀的多个生物学标记进行更多平行研究并试图分离出每个标记的特殊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