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宝,6个月。
出生时体重5kg,生后食欲较好,家长按需喂养,现体重10kg。大便每日2-3次,糊状,较臭。体检时医生说宝宝太胖。家长很困惑:这么小的孩子也要减肥?会走了自然就瘦了?
解答:儿童出生时的标准体重是3kg,六月内每月增长0.7kg,也就是说6个月的宝宝的标准体重是7.2kg,这个儿童明显超重。体重超重,意味着该儿童平时的饮食量偏多,饮食量多说明脾胃负担较重。长期如此,则导致脾胃损伤,影响消化吸收,导致营养过剩或营养不全面,出现一系列表现各异的临床症状,如消化不良、口臭、腹泻、便秘、睡眠障碍(夜间哭闹、磨牙、俯卧、易醒、易动等),甚至导致体质下降,反复咳喘。肥胖的儿童心肺负担较重,成年后再次发生肥胖的几率高于正常儿童。故而,年龄小的儿童也应该维持正常范围体重,不能肥胖。
该儿童现体重超重,大便稀糊,大便臭,都是饮食过量引起了不能正常消化和营养过剩。应延长喂养时间(约3-4小时一次),减少喂养量,夜间逐步停止夜奶。逐步添加辅食。
添加辅食一般安排在4-6个月的儿童,此期是儿童味觉敏感时期,要尽量让儿童尝试各种食物,否则会造成偏食。添加辅食的原则是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钟,由细到粗。添加时不能追求速度,带儿童适应了再考虑添加新的食物。
女宝,18个月,9kg
患儿从添加辅食后食欲一直不是很好,体重不达标。家长很担心,为了能让孩子长得重点,家长想尽办法喂饭:看电视或玩玩具乘宝宝不注意时偷偷塞一口,或端着饭追在后面喂。每餐这种情况要持续约1.5-2小时。家长就诊时表示很不理解,自己喂得这么辛苦,小孩体重不增反降,而且似乎比以前更容易生病了,这是为什么?
解答:该患儿体重偏轻、厌恶进食,很显然和家长的喂养方式不当有关系。患儿用身体在告诉家长: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你们的这种方法错了!
寻找食物是人的天性,刚出生的新生儿就有觅食和吞咽反射,随着年龄的增长,难道孩子不知道吃了?很显然不是。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不愿意吃了?长期不合理的喂养损伤了脾胃,体内饮食积滞影响了食欲,日久营养吸收不足或不全面就会导致消瘦。
解决这个孩子的问题很简单:饿!家长的困惑又随之而来:我的孩子本来就瘦,再不吃不是更瘦了吗?儿童体育锻炼或玩耍后饥饿时,家长可能都有发现儿童将食物一扫而光的情况,那么这个孩子不愿意吃,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她不饿,体内有积食。
儿童饮食习惯的培养也很重要,2周岁以内的儿童手的协调能力不强,家长可以采取喂养的方式,但是一定不能强迫或威胁,孩子不愿进食后就停止;2周岁儿童可以开始学习自主进餐。进餐时要有固定的时间、地点,每餐20-30分钟。动作能协调的儿童超过时间就撤去食物,至下次餐点时再给予。
男宝,3岁。
患儿1个月来大便稀,日行3-5次,臭,有不消化的食物和奶瓣,饮食后就拉。最近呕吐了两次,为胃内容物,量多。
平时家长强迫进食(不吃完不允许离开桌子),晚上睡觉前给240ml奶。夜间睡眠不安,磨牙、易翻动,甚至会哭闹。早晨起来嘴巴很臭。
家长很重视,至多家西医院治疗过了,止泻药和益生菌已经吃了20多天了,没有看到明显的效果。
家长很困惑:孩子到底怎么了?为什么吃了药也不好?
解答:该儿童腹泻、呕吐、口臭、夜间睡眠障碍,其实都是食积惹的祸。
饮食进入人体,通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转运,变成营养五脏六腑的精微物质,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饮食不当导致脾胃不能正常消化吸收,停滞体内,反过来进一步影响脾胃功能,形成恶性循环。积滞的饮食对人体而言是异物,人体有排异的功能,而积食的排出只有两个途径:要么吐出来,要么拉出来,故而孩子出现呕吐、腹泻的情况是食积的表现。中医中有一句经典:“胃不和则卧不安”,意思是说,胃里不舒服,晚上就睡不好。该患儿夜间睡眠障碍,与睡前喝奶关系比较大,夜间不能正常消化,饮食积滞体内;晨起口臭也是喂养过量的佐证。举个简单的例子,多数老年人晚餐愿意选择稀饭,而不是白米饭和红烧肉,原因很简单,吃多了晚上胃胀,睡不好,儿童的脾胃比老人更薄弱,只是他表达不出不适的感觉而已。
儿童吃饭应该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以下内容:1.固定时间进食;2.两周岁以上的儿童自主进食,不强迫,不诱骗,每餐20-30分钟,吃不完就撤去食物,下一餐再给予;3.睡前两小时不进食,包括水果、牛奶或奶粉;4.自主进食时家长把握进食量,儿童喜爱的食品不能超量;5.间食(两餐之间的点心)以少许水果、牛奶、饼干等为宜,不宜添加糖、巧克力等高糖饮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