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是英文磁共振成像的缩写。1973年,英国学者劳特布尔在主磁场内附加一个不均匀的磁场,并逐点地诱发核磁共振无线电波,然后对这些一维投影值进行组合,从而获得了一幅二维的核磁共振图像。1974~1978年,英国诺丁汉大学和阿伯丁大学的物理学家们,在研制核磁共振图像系统方面取得较大进展。1978年5月28日,他们取得了第一幅人体头部的核磁共振图像,1980年下半年取得了第一幅胸,腹部图像。到1982年底,世界上已有许多医院和科研单位,把这种图像技术应用到临床诊断和其它医学领域的研究中去。它具有无电离辐射性(放射线)损害;无骨性伪影;它是利用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在一外加静磁场内,对人体的任何平面,产生高质量和多参数成像,还可以提高不同组织的对比,从而可以更好地显示病理改变;高度的软组织分辨能力;无需使用对比剂即可显示血管结构等独特的优点。因而被誉为医学影像领域中继X线和CT后的又一重大发展。
磁共振检查和CT检查不同。CT扫描是应用X线穿过各组织后不同衰减度所造成的密度差,以判定其属于正常或异常。而磁共振则是利用核磁共振的原理,测定各组织中运动质子的密度差加以判定。磁共振较CT检查更为先进,且图像十分清晰,甚至被誉为活的解剖图谱。
以前还把磁共振叫成核磁共振,让人以为这个检查和放射性元素有关系,其实该检查无放射线,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检查。目前主要的缺点还是价格昂贵,做一次要数百元。
在耳鸣患者中,有一小部分人是由于听神经瘤引起的,虽然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不做影像学检查,就没有办法查出来,从而出现误诊或漏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