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刚刚结束的失智患者家属俱乐部活动,心理治疗师马红梅老师也写了一篇侧记,从一个心理治疗师角度讨论了她对痴呆患者家属所面临的痛苦的思索。经她同意,特地上传她的文章,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关注老年痴呆问题,关注痴呆家庭,关注这些照料者!
在一个桂花飘香的秋日上午,十余位患者照顾者参加了周炯医生组织的家属互助小组活动。家属们在两个小时里,能够畅所欲言自己的压力、不被人理解的苦恼和照顾患者的不容易。几位新确诊的患者家属还很难接受这个事实――老人已经痴呆了,也对未来充满了恐惧。其中一位照顾了老伴十一年的阿姨,讲到在她的细心照顾下,现在老伴还能整理卫生,帮忙做家务。大家都非常受鼓舞,为这位阿姨鼓掌。大家表达了都要向这位阿姨学习,学习她在照顾患者过程中的毅力和勇气。
从心理专业的角度,有几个发现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1、家属们除了承受照顾患者的日常负担之外还有很强的“怕别人笑话”的担心。
其中一位70岁患者的妻子更是坦言,因为丈夫患病后每天捡垃圾回家。原本老两口和女儿一起生活,女儿忍受不了父亲的习惯,要求父母搬走了。可见自己女儿都不了解老人的病情,无法接受,何况陌生人呢?还有一个老人喜欢翻别人车筐找东西,竟然3次被扭送到派出所,家人还要去找他,多次和别人道歉。
照顾行为古怪而且偏执的患者已经是老年伴侣的巨大挑战了,如果被周围人议论和嘲笑,又更觉得低人一等。我们在互助活动中,发现家属们的耐心和责任感是非常可贵的,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何况80岁以上的老人中,痴呆的比例已经高达40%。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人群和家庭被痛苦的煎熬着。迫切需要向广大人群普及痴呆的知识和如何照料患者的技巧。让家属能安心和自信的照顾患者。
2、最初诊断的2年左右,家属是很难接受这个事实的。
一位阿姨,提到老伴和她多年来感情非常好,而且老伴脾气好爱干活。去年突然有一天,老伴有了一些古怪的行为,凭空说看见家里有人。也就是已经有幻觉了。后来去医院看,医生就说是痴呆合并精神症状了。老人根本难以接受,好好的人呢怎么会变成这样呢。随着老伴的说的话和越来越古怪,她才逐渐接受。可是对未来病情发展非常惶恐。这位阿姨得到了经验丰富的其他参与者的鼓励,听到她们的经验,她对自己有了信心。
3、好朋友式的照顾理念。
有家属提到,老人痴呆以后表现的像一个小孩子了,是不是就要像哄小孩一样的哄着他们。周炯医生提到了好朋友模式,也就是好朋友会了解彼此的需要,会去欣赏和表扬对方,也要尝试去发掘老人现有的能力和资源。比如,那位十一年病史的老人,他现在每天都能把房间整理干净,还能一起去买菜等等。要鼓励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要表扬他们的努力。做这些活动一方面锻炼的老人的能力,也让他找到了价值感,自然他会因此心情愉快的。大家都知道心情愉快了,大脑就更好用了。
4、家属互助活动的必要性。
在老人们的互相交流和安慰中,大家得到了支持,学到了别人身上的成功经验也看到了患者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最终结局。大家一致认可活动的巨大价值,并且希望能够继续把这个活动保持下去。为了更多的独自在奋斗的家属们能得到支持和指导,希望活动能让更多人参与进来。能发动更多资源来宣传这样的活动。到了中午,大家还舍不得离开,还握着手在互相祝福,留下联系方式,未来日子里可以互相问候。
当看见白发的夫妻携手离开的时候,他们喁喁前行的背影深深的印刻在我脑子里。我被照顾者的坚持感动,也为这份不离不弃感动。他们共同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能如此相守,一定曾经非常恩爱,非常默契。这就是人性的美,人生虽不完美,但我一直在这里,陪你共同经历。祝福所有的老人能过上平安、幸福的晚年生活。期待下次再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