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佝偻病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维生素D在儿童骨骼健康方面的作用已经逐渐被认可。维生素D属于脂溶性维生素,以维生素D2(麦角骨化醇)和维生素D3(胆骨化醇)最为重要,主要来源于阳光和食物,能促进体内钙的吸收,并通过胎盘参与胎儿钙代谢。
婴幼儿是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维生素D缺乏可使婴幼儿易患佝偻病,并增加成年后骨质疏松及骨折的患病风险。如果孕妇缺乏维生素D,其母乳喂养的婴儿会因母乳所含营养储备不足而易患营养性佝偻病。年龄较大的儿童因为活动的增加、接受阳光照射时间增长、食物中获取的维生素D也有所增加,维生素D缺乏的概率较婴幼儿下降。但由于生长发育加快,尤其是到青春期出现了第二个生长高峰,还是需要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造成婴幼儿和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胎儿期贮存不足: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维生素D贮存于体内,满足生后一段时间需要,因此母孕期维生素D缺乏的婴儿、早产或双胎婴儿生后早期体内维生素D不足。
缺少日光照射:首先日光紫外线不能通过普通玻璃,而婴幼儿室外活动少,维生素D生成严重不足;其次高层建筑物阻挡日光照射,大气污染(雾霾)可吸收部分紫外线;最后由于冬季日光照射减少,会影响皮肤合成维生素D。我国近年来房子越造越高,PM2.5居高不降,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阳光照射。因此,不但是婴幼儿,年长儿童的维生素D缺乏也越来越多发。
二、摄入不足:天然食物维生素D含量很少,如乳类(包括人乳及牛、羊乳等)、禽蛋黄、肉类等含量较少,谷类、蔬菜、水果几乎不含维生素D。
基于以上高危因素,美国儿科学会2008年11月公布的新指南,提前和延长了补充维生素D的年龄段,预防剂量也有所提高。
三、新指南的推荐:
1、新生儿从出生后数日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 IU/d,一直持续到儿童和青少年阶段;
2、任何母乳喂养的婴儿,无论是否添加配方奶粉,均需要补充维生素D400 IU/d;
3、妊娠后期和母乳期妇女无论任何季节都要补充维生素D不少于400 IU/d。
四、推荐的理由:
1、维生素D缺乏症状可以在新生儿期就出现,尤其是在母亲缺乏维生素D时;
2、未补充维生素D的纯母乳喂养婴儿血清25-(OH)D3水平普遍低下,尤其是母亲缺乏维生素D和婴儿在冬季出生时;
3、目前还不能精确测定使婴儿到达足够血清25-(OH)D3水平的日光照射量;
4、补充维生素D400 IU/d可以使纯母乳喂养婴儿的血清25-(OH)D3水平>50nmol/L;
5、婴儿必须每天摄入约1000ml的配方奶粉才能摄入维生素D400 IU,但摄入如此大量的配方奶粉几乎不现实;
6、儿童期和青少年时期骨骼增长停止前,持续需要维生素D以促进钙盐在骨骼中沉积,有利于身高的增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