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好发于脑底动脉环的分叉,此处的先天发育往往比较薄弱。随着年龄增长,在血流的不断冲击下,这个“薄弱环节”逐渐隆起,便形成了形态各异的动脉瘤。颅内动脉瘤破裂多见于40~60岁的人群,年发病率约为6~10/10万人,仅次于脑梗死和高血压性脑出血。
病人可因情绪激动或用力,诱发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表现为突发的异常剧烈头痛,感觉就像头部要爆炸一样,部分病人会暂时性失去知觉。颅脑CT扫描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应尽早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确定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和形态等情况,为治疗提供最可靠的根据。一旦诊断明确,应争取早期治疗(发病后3日内)。
外科治疗主要包括传统的开颅显微手术和新兴的神经介入治疗。这两种方法各有相对的适应症和优缺点。
1、开颅显微手术
开颅夹闭动脉瘤手术逐渐地改变了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不良预后,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瑞士苏黎世大学Yasargil教授完善了开颅显微手术,极大地提高了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手术效果。现在,开颅显微手术的技术已经成熟,可以直接夹闭动脉瘤颈,即动脉瘤颈夹闭术,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位于脑底动脉环前部的动脉瘤,早期夹闭动脉瘤颈,既可防止再出血,又能及早清除蛛网膜下腔中的出血,有利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但位于脑底动脉环后部的动脉瘤,手术难度极高,应延期手术,或考虑神经介入治疗。
2、神经介入治疗
随着介入技术和材料的发展,神经介入治疗逐渐发展成为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治疗方法。一般认为,窄颈动脉瘤适合神经介入治疗:将微导管送至动脉瘤开口处,使用微弹簧圈或液体材料等将动脉瘤填塞,使之产生血栓而闭塞动脉瘤。神经介入治疗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和容易被患者接受的优点,但仍存在一些目前无法回避的问题:
①无法完全闭塞动脉瘤颈,导致术后动脉瘤颈继续生长,复发率高达20%以上;
②费用昂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