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 或神志不清、口角歪斜等为主症,多数呈急性起病,患者以中、老年人为多。本病在古代文献中根据其发病急骤和临床症状特征,又称为“卒中”、“偏枯”等。中风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具有高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和复发率的特点。
在我国,其与心肌梗死、癌症居死因前三位。绝大多数中风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生活自理能力或劳动能力的丧失,生活质量普遍低下,病人及家属承受着极大的痛苦和诸多负担。
目前,我国对中风病急性期的治疗一般以西医内科或外科急救诊治为主,部分有科研条件的中西医结合医院会适当辅以中医针灸进行治疗,而绝大部分的患者或家属以及医疗机构很少会想到及早采用针灸治疗,以致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等到西医方法用尽,三个月的“黄金治疗时期”也已过了,这时再找针灸也迟了,于是中医又只能是“慢郎中”了。
当代,诸多针灸专家经过深入的临床研究实践已经证明:中风病急性期越早接受针灸治疗,其预后就越好,后遗症也就越轻、越少,疗程也会明显缩短,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据了解,中风病的恢复期一般在急性期两周以后至半年,此时病人神志渐醒,病情已经稳定,剩下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半身不遂、肢体偏身麻木、舌强语蹇或不语。据观察,该期疗程相对较长,不予治疗而自行恢复好转的可能性较小,故此期治疗对提高疗效、减轻后遗症、降低致残率极为关键和重要。
中风半年或一年后遗有肢体或语言、听力、视力障碍等为后遗症期。其证多见: 视物不清、眼睑下垂或斜视、偏盲、舌强或短缩、语言容涩、耳鸣耳聋、时感眩晕。患者虽然内风已熄, 但精亏液耗、神气不充、窍闭血枯、正气虚弱、筋脉失养、神衰肢废, 故其治疗颇为棘手,有的甚至难以康复,留下终身残疾。
一般来讲,中风病的针灸、康复等治疗与训练在患者神志清楚,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可开始参与,我院7年多的中风病治疗经验表明:中医针灸的诸多疗法是中风病治疗康复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中风的产生不论脑出血还是脑梗塞, 虽然病因病机各不相同, 但神匿窍闭淤滞不通却是其病机之所在。
因此,通过针灸可促其醒脑开窍、淤通血畅、扶正祛邪、疏经通络。观察发现,急性期治疗宜早勿迟;选穴宜少勿多;刺激量以中和为度;针灸术式宜辨证施法。据了解, 一些病人发病时病情并不是很重, 但在病后特别是在恢复期或后遗症期仅用一些西药治疗,虽然急性发作的病情被控制住了,但机体功能恢复差,丧失了中医针灸治疗的最佳时机,最终只能拖着残躯度过余生,生活质量极差,非常可惜。实践证明, 中西医结合及针灸、康复诸法综合用于中风病各期,是目前疗效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中风病患者和家属无论在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切不可忽略中医针灸这一重要手段。
在中国, 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中风病的经验。长期的理论与实践表明, 针灸治疗对本病有较好的疗效, 且副作用小、费用低、见效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