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是临床上常见的颅神经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以面部反复发作性、短暂性、电击样疼痛为特点,号称“天下第一痛。它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病人的正常工作与生活,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抑郁甚至轻生。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及众多神经医学专家在此方面的深入研究,目前对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已经成熟,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最佳、最有效的治疗方案,此术式在保留患者神经功能的基础上根治疼痛发作,让患者重返笑容已不再是梦想。
A、什么是三叉神经? 头部的颅神经共有十二对,三叉神经为其中的第五对颅神经,是管理面部、口腔等部位的感觉和运动混合性神经。它从脑干部出发,分成较粗的感觉神经根和较细的运动神经根。三叉神经的感觉纤维发自半月神经节内的神经元,其中枢突聚成三叉神经感觉根,长约19.6MM,宽约4.7MM,厚约2MM,出颅后分成三个干支:眼支、上颌支、下颌支(所以称之为三叉神经),分别分布在额部(前额)、上颌部(面颊)和下颌部(下巴),管理这三个部分的痛觉、温度觉、触觉以及咀嚼肌的运动。 B.何为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俗称“脸痛”,是一种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电击样剧痛,
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颌的某一点开始扩散到三叉神经某一支或多支,以第二支、第三支发病最为常见。其疼痛范围绝对不超越面部中线,亦不超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偶尔有双侧三叉神经痛者,占3%左右。 C.三叉神经痛的好发人群及疼痛性质 三叉神经痛多好发于中老年人,每10万人中约有182人患病,绝大多数的病例发生于40岁以上,女性略多于男性,多发于右侧面部,双侧少见。疼痛多由一侧上颌支或下颌支引起,逐渐扩展到两支,甚至三支均会疼痛。 三叉神经痛症状:患者疼痛发作时如刀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剧烈难忍的疼痛,甚至痛不欲生。发作常无预兆,多有扳机点,亦称“触发点”,常位于上唇、鼻翼、齿龈、口角、舌、眉等处。轻触或刺激扳机点可激发疼痛发作;每次疼痛发作时间由仅持续数秒到1~2分钟骤然停止。初期起病时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亦长,数分钟、数小时不等,随病情发展,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亦逐渐加重而剧烈。夜晚疼痛发作减少。间歇期无任何不适;说话、吃饭、洗脸、剃须、刷牙以及风吹等均可诱发疼痛发作,以致病人精神萎靡不振,行动谨小慎微,甚至不敢洗脸、刷牙、进食,说话也小心,惟恐引起发作。发作时常突然停止说话、进食等活动,疼痛侧面部可呈现痉挛,即“痛性痉挛”,皱眉咬牙、张口掩目,或用手掌用力揉搓颜面以致局部皮肤粗糙、增厚、眉毛脱落、结膜充血、流泪及流涎。表情呈精神紧张、焦虑状态。有部分患者误认为牙痛,到口腔科就诊,更有甚者拔除多颗牙齿后仍然疼痛。 D.三叉神经痛的分类
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两大类,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较为常见。
1、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通过影像学检查等手段,没有发现明确器质性病变的三叉神经痛。可能是由于邻近血管压迫神经根造成,也可能是因为蛛网膜增厚、神经通过的骨孔狭窄造成压迫引起疼痛。
2、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由于肿瘤、炎症、血管畸形等器质性病变刺激三叉神经引起的三叉神经痛。此种类型有别于原发性的特点,疼痛常呈持续性,并可查出三叉神经的阳性体征。
E、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
目前关于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说法不一,主要有中枢病变学说(约占1%)和周围病变学说(99%)两种。其中周围病变病因中血管压迫、蛛网膜增厚、钙化占95%以上。另外还有脱髓鞘疾病、病毒感染、“短路”学说、遗传、变态反应等病因,约占4%。
F.治疗方法
三叉神经痛怎么治疗才能好呢?包括:
一、药物治疗
1、卡马西平:对70%的患者止痛有效,但大约1/3的患者不能耐受其嗜睡、眩晕、消化道不适等副作用。开始每日2次,以后可每日3次。每日0.2~0.6g,分2~3次服用,每日极量1.2g。
2、奥卡西平:起始剂量150mg bid,可每隔3-4d增加300mg,最高不超过2400 mg/d,最小有效剂量维持治疗,一般为300-600mg bid。奥卡西平起效时间较卡马西平更早,不良反应发生率更少。
3、加巴喷丁:起始剂量300mg/d,可以每2-3天增加300mg直至症状缓解,国内文献最大用量多为2000-2400mg/d;国外文献报道可用至3600mg/d。不良反应有:嗜睡、共济失调、无力、眩晕。有报道称发生率约为22%。疗效似卡马西平,但副作用减少。
3、中药针灸等治疗:有一定疗效。
二、手术治疗
1、三叉神经及半月神经节封闭术
通过注射的药物直接作用于三叉神经,使之变性,造成传导阻滞,而得以止痛。常用的封闭药物是无水酒精和甘油。周围支封闭操作简单,但疗效不能持久,一般可维持3-8月,很少超过1年。半月节封闭术操作相对较复杂,可引起面部感觉麻木、神经性角膜炎等并发症,且容易复发。
2、半月神经节经皮射频热凝治疗
是一种安全、简单、患者易于接受的治疗方法,疗效可达90%,但也容易复发。其理论依据是可选择性破坏三叉神经的痛觉纤维,而保留触觉纤维。此法适用于因高龄、不能耐受开颅手术的患者。
3、微血管减压术
该手术是目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首选的手术治疗方法。手术适应症包括:患者疼痛发作频繁,影响生活和工作,药物等治疗效果差或者无效,不能耐受长期服药的患者。经三叉神经MRTA影像学检查确认三叉神经为血管压迫者;其它治疗效果差愿意接受手术者;压迫三叉神经产生疼痛的血管称之为“责任血管”。
常见的责任血管有:① 小脑上动脉(75%)②小脑前下动脉(10%)③基底动脉④其它少见的责任血管还有小脑后下动脉、变异血管、脑桥横静脉、外侧静脉及基底静脉丛等。责任血管可以是一支也可以是多支,既可以是动脉也可以是静脉。
三叉神经痛的微血管减压治疗方法:
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外科治疗技术。微血管减压术的治疗原理,是在显微镜下将脑干处压迫神经根的血管拨开并隔离,使血管的搏动不再叩击神经根部。手术过程是在患者耳后做一长3-4厘米的切口,做一小的骨窗,主刀医生通过显微镜看到患者的脑部结构后,找到三叉神经进入脑干的根部,再找到压迫神经的“肇事”血管,将其与相应的神经分离,解除压迫。手术中用一小垫片(一种减震材料)将神经和血管分开,避免血管压迫三叉神经。这种垫片是一种特殊的材料,一是组织相容性很好,即它和正常的脑组织之间不产生排斥反应,二是绝缘性很好,即做到血管和神经之间的绝缘;三是不被吸收,无不良反应。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提高,该手术操作简单,有效率高,死亡率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三叉神经痛的各种治疗方法各有利弊,一般而言,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或不能耐受者,如果身体状况较好、无严重器质性疾病等禁忌,可以首先考虑微血管减压术,但对于高龄、身体状况差、不能耐受或不愿意接受微血管减压手术的患者,可以酌情采用射频毁损、珈玛刀等其他治疗手段。
G. 三叉神经痛的预防
1、饮食要有规律 宜选择质软、易嚼食物。因咀嚼诱发疼痛的患者,则要进食流食,切不可吃油炸物,不宜食用刺激性、过酸过甜食物以及寒性食物等;饮食要营养丰富,平时应多吃些含维生素丰富及有清火解毒作用的食品;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类,少食肥肉多食瘦肉,食品以清淡为宜。
2、吃饭漱口,说话,刷牙,洗脸动作宜轻柔。以免诱发板机点而引起三叉神经痛。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洋葱等。
3、注意头、面部保暖,避免局部受冻、受潮,不用太冷、太热的水洗面;平时应保持情绪稳定,不宜激动,不宜疲劳熬夜、常听柔和音乐,心情平和,保持充足睡眠。
4、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尽量避免触及“触发点”;起居规律,室内环境应安静,整洁,空气新鲜。同时卧室不受风寒侵袭。适当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微创技术通过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目前已成为湖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的特色治疗项目之一。大家可以每周五上午来湖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专家门诊三楼看专家门诊,08:00-11:30,仔细检查和咨询预约安排手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