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脑出血年发病率高达50.6/10万~80.7/10万。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急预后差且医疗费用高昂,严重危害健康和生存质量,是一个艰巨的临床和社会公共健康问题。高血压脑出血是指继发于高血压的原发于脑实质内的出血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等特点,传统内科保守治疗或开颅手术,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其致残和致死原因主要为急性血肿的颅内占位及出血本身对脑及血管损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
目前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显微手术清除,立体定向血肿引流,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硬通道或软通道血肿引流和结合脑室外引流等。
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是可以在直视下清除深部血肿,止血可靠;同时可去骨瓣减压,、是需要全身麻醉,对出血周围重要结构造成不可逆损伤,手术创伤大、时间长,出血多,术后水肿反应重,术后易出现并发症,患者病死率较高。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又称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此手术方式能根据病灶特点,在显微外科技术下,安全可靠地清除血凝块,精确显露和控制出血点,从而使脑组织损伤更小。虽在显微镜下手术,但对脑组织和机体也是一种比较大的损伤,这种损伤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其清除血肿比较彻底的优势。
采用微创技术治疗脑出血,加速了血肿清除速度,降低了颅内压,明显减轻了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及降解产物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进一步减轻了脑水肿和神经功能损害,从而提高了救治成功率,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亦被普遍认同。
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侵袭性小、并发症少、有利于功能恢复。在直观下操作,使吸除血肿能严格控制在血肿中心,并能及时发现出血并止血。缺点是手术空间术野有限,术中内镜操作通道只通过一种手术器械,不易控制较大出血,对大的血肿处理较困难。因设备昂贵,且开展内镜技术的医疗单位不多。
微创血肿碎吸术是利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和溶栓药物对颅内血肿进行抽吸、液化、引流,以达到清除血肿的目的。这种方法简单快捷,只需凭CT提供的影象学资料和脑表面解剖标记进行简易定位穿刺即可完成,可快速建立清除血肿的硬通道且固定于颅骨上,稳定性和密闭性均较好,冲洗针射出的液流呈雾状,使液体作用于血凝块的面积大,易于液化。但其不足是不能直视下操作,清除血肿不彻底,不能有效止血,引流管径小,徒手穿刺定位欠准确。
CT导向或立体定向血肿置管引流术:1978年首次报道应用立体定向技术次全排空颅内血肿,此方法是一项微创血肿清除术,借助CT、MRI引导,可准确地将穿刺针或吸引管置于血肿中心,除单纯抽吸外,还可利用超声外科吸引器等将血凝块破碎后再吸除,或应用溶栓药物进行血肿腔内注射,以利于术后引流。是一种定位准确,创伤较小,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的微侵袭治疗方法。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后可以直接减轻血肿对脑组织的机械压迫,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降低了脑水肿等继发性脑损伤,但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手术因设备庞大复杂操作繁琐手术时间长,限制其在临床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广大基层医院。
无框架立体定向技术代表了新的发展趋势,并已逐渐成为新的研究和应用热点。特别是近年来软通道微创引流技术得到了推广应用,及时消除的血肿,有利于减轻周围组织和结构的损伤,有利于防治脑积水,由于创伤小,简单迅速,疗效好,它是脑出血血肿清除最适宜的技术,且适应我国国情。
目前湖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已常规开展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软通道微创血肿引流术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手术准备时间短,在局麻即可手术,手术操作时间短,可迅速清除部分血肿,缓解对病灶周围脑组织的压迫,且术后并发症少。该项微创技术已成为湖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的特色治疗项目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