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病,发病率约为40%, 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脱垂( POP)及压力性尿失禁(SUI)。目前有关该类疾病的研究,形成了一门新学科:妇科泌尿学和女性盆底重建外科。国外关于POP和SUI的研究较多,不断有新的理论、新的观念和新的术式提出,国际上成立有国际尿控学会(ICS)和国际妇科泌尿学会( IUGS)。国内关于PFD的研究刚刚起步,但发展迅速。2005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成立了全国女性盆底学组,定期召开学术交流会,宣传新的理论和观念,推行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已成为妇产科界的热点问题,并受到广泛关注。自1852年Marion教授确立了妇科学与泌尿学的关系以来,妇科泌尿学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已有100多年历史,发现盆底疾病是女性常见疾病,直接危害妇女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临床医师对于疾病的危害性认识来自于流行病学研究资料。美国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为2%~46%, 2002年美国用于尿失禁方面的费用高达163亿美元,远高于血液透析加冠脉搭桥的费用。除了治疗,吸湿物品(尿垫)方面的花费也很大,还有约1/3的患者未就诊。全美国有近20万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我国北京、广州等地报道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为18.1% ~57.5%,绝经后的女性高达50%。因受调查区域、调查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尿失禁在广大妇女中的实际发病率可能比临床统计的更高。在经济发达国家的调查资料表明,尿失禁比高血压、抑郁症和糖尿病等更常见,医疗费用已远高于冠心病、骨质疏松症和乳腺癌等,成为威胁妇女健康的5种最常见慢性疾病之一。
然而,目前我国广大女性尿失禁患者中,有就诊意识的不到1/3。由于缺乏知识普及,社会关注度低,尿失禁患者就诊率很低。患者对于本病的认知差,或者认为是老年的必然表现,或者由于羞怯等原因,没有主动就诊。有资料显示北京市4家三甲医院的妇科医护人员的尿失禁相关知识缺乏,有6.6%的医生和7.4%的护士认为目前北京地区成年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在30%以上;当被问及盆腔脏器脱垂的女性常合并的疾病时,只有45.9%的医生和27.8%的护士写出可能伴有压力性尿失禁; 50.8%的医生认为目前广大临床妇科医生对尿失禁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应当提高医生对于本病的认识,才能进一步教育患者,提高患者对于本病的认知程度。建议妇科医生在患者就诊时,应主动筛查有无尿失禁问题,特别是在发现患有盆腔脏器脱垂时,常规询问有无尿失禁的问题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