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美国HSS(hospital of special surgery)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方案,发上来以供需要的患者参考。全文请参考我科参与翻译的成书《骨科术后康复指南》,英文原书为《Postsurgical Rehabilitation Guidelines for the Orthopedic Clinician.》
术前康复
目标:
1、患者教育
2、恢复正常
3、正常步态
4、最大力量/功能
5、不需辅助用具上/下楼
注意事项:
1、避免热疗
2、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减速和旋转运动。
3、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者,在治疗训练和功能活动过程中,避免外翻应力
治疗措施:
1、KT1000检查
2、等速测试/功能测试/平衡测试
3、定制术后支具
4、穿卸教育
5、冷疗指导
6、渐进性步态训练
7、支具锁定在0°使用拐杖在(髌腱)可耐受范围内部分负重
8、家庭计划:术后康复教育
9、股四头肌训练
10、直抬腿练习(支具锁定在O°)
11、髌骨松动
12、(垫毛巾)被动伸直
13、主动屈曲/助力下主动伸直90°-0°训练
14、主动ROM和辅助主动ROM练习
15、渐进性抗阻练习和功能活动
16、电刺激/生物反馈(肌肉再学习)
手术前达到:
1、正常ROm
2、正常步态
3、无辅助下能上下楼梯
4、术后康复治疗中的独立能力
术后第1阶段(术后0-2周)
目标:
1、强调完全被动伸直
2、控制术后疼痛、肿胀
3、ROm(0o-90o)
4、早期渐进性负重
5、防止股四头肌抑制
6、独立完成家庭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
1、避免主动伸膝40°-0°
2、支具锁定在0°时行走
3、避免热疗
4、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
治疗措施:
1、垫毛巾卷伸展,俯卧位悬吊训练
2、股四头股再学习(股四头肌电刺激或EMG)
3、支具锁定在0°位渐进性部分负重到在可耐受范围内扶拐负重(髌腱)
4、髌骨松动
5、主动屈曲/助力下伸直0°-90°
6、直腿抬高练习(SLRs)(各方向)
7、支具锁定在0o位SLR(仰卧位)
8、短臂功率自行车练习
9、髋渐进性抗阻训练
10、本体感觉训练(双侧负重)
11、蹬腿(双侧/70o-5o)(如果ROM>90o)
12、上肢心血管系统训练
13、冷疗
14、评定基础上的家庭练习计划
15、强调患者依从计划训练和负重的注意事项/渐进性
晋级标准:
1、SLR时无股四头肌迟滞
2、ROM 0°-90°
3、患肢单侧负重时无痛
术后第2阶段(术后2-6周)
目标:
1、ROM 0°-125°
2、髌骨活动度良好
3、肿胀轻
4、恢复正常步态(无痛)
5、无痛且很好控制下迈上8英寸高阶梯
注意事项:
1、在充分股四头肌控制和下肢力线恢复前,避免反复下楼。
2、训练和功能活动时避免疼痛
治疗措施:
1、在股四头肌控制良好时(直抬腿时没有疼痛和迟滞),调整支具角度(0°-50°)渐进性负重/在可耐受范围内负重
2、当步行无痛时,去掉拐杖
3、遵术者医嘱变化支具
4、如果关节活动度>115o,常规测量肌力
5、蹬腿(80°-0°)
6、AAROM
7、小范围静蹲/重心转移
8、本体感觉训练
9、开始前上阶梯练习
10、StairMaster(使用电动踏板进行用力向下踩踏的练习)
11、如果伤口良好,水下训练
12、渐进性抗阻下直抬腿练习
13、N绳肌/腓肠肌灵活性训练
14、髋/N绳肌渐进性抗阻练习
15、主动伸膝至40°
16、术后6周时KT1000 检查 (不要做最大拉力检查)
17、在评定基础上家庭康复练习
晋级标准:
1、ROM 0°-125°
2、步态正常
3、可以迈上8英寸高
4、髌骨活动度良好
5、KT1000和功能评定时功能进步
术后第3阶段(术后6-14周)
目标:
1、恢复正常ROM
2、无痛且很好控制下肢从8英寸高阶梯迈下
3、提高ADL耐力
4、提高下肢灵活性
5、保护髌股关节
注意事项:
1、训练和功能活动时避免疼痛
2、在足够肌力和术者允许前,避免跑和运动训练
治疗措施:
1、渐进性静蹲练习
2、开始下迈阶梯练习
3、蹬腿
4、跨步
5、90°-40°等张伸膝(开链)
6、高级(干扰)本体感觉训练
7、灵活性训练(运动带)
8、Versa爬梯
9、倒走或往后跑跑台练习
10、股四头肌牵伸
11、前下迈试验(NeuroCom)
12、术后3个月时KT1000
13、在评定基础上家庭康复练习
晋级标准:
1、ROM在正常范围内
2、无痛且很好控制小腿从8英寸高下迈
3、KT1000和功能评定时功能进步
术后第4阶段(术后14-22周)
目标:
1、能无痛跑步
2、能满足ADL最大力量和灵活性
3、跳跃试验时患膝达到健侧的75%以上
注意事项:
1、治疗训练和功能活动时避免疼痛
2、在足够的肌力恢复和术者允许前,避免运动
治疗措施:
1、能顺利下迈8英寸阶梯后,开始在跑台上往前跑步练习
2、继续下肢力量和灵活性练习
3、强化灵活性/运动专项性
4、当力量足够后,开始功能往复运动练习
5、等张伸膝(全弧无痛)(闭链优先)
6、等速训练(从快速到中速)(闭链优先)
7、术后3个月时KT1000
8、在评定基础上家庭康复训练。
晋级标准:
1、跑步时无症状
2、跳跃试验患膝达到健侧的75%以上
3、KT1000和功能评定时功能进步
术后第5阶段(术后22周以后)
目标:
1、对专项运动动作没有恐惧感
2、获得最大力量和灵活性,满足专项运动的要求
3、跳跃试验时患膝达到健侧的85%以上
注意事项:
1、训练动作和功能活动时避免疼痛
2、在足够的肌力恢复和术者允许前,避免运动
治疗措施:
1、继续强化下肢力量、灵活性和敏捷性
2、强化功能往复运动
3、专项运动的支具
4、在康复过程监控患者的活动水平
5、再评估患者的主诉(即疼痛/肿胀-相应地调整方案)
6、鼓励其依从家庭治疗计划
7、术后6个月时KT1000
8、在评定基础上调整家庭治疗方案
康复完成标准:
1、跳跃试验时患膝达到健侧的85%以上
2、专项运动时没有恐惧感
3、灵活性达到运动需要的水平
4、可独立完成为维持和改善治疗效果的动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