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强度降低致使机体罹患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它严重地威胁着中、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女性的身体健康,由此导致的骨折等并发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糖尿病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1型糖尿病因胰岛素分泌不足等因素可引起患者骨密度下降。虽然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变化尚未定论,但这两型糖尿病患者骨折的风险都明显增加。其危险性的增加一方面是由于视力障碍、周围神经病变等原因引起糖尿病患者更易跌倒,更重要在于糖尿病引起骨质量的降低。
为什么糖尿病会导致骨质量下降?在机体持续处于高血糖状态时,钙磷代谢的平衡失调率几乎是百分之百。当大量葡萄糖从尿中排出,渗透性利尿的同时也将大量的钙磷镁排出体外而造成丢失过多;出现的低钙低镁状态又刺激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多,使溶骨作用增强;骨细胞表面有胰岛素的受体,胰岛素对成骨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调节作用,糖尿病时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使得成骨作用减弱;长期糖尿病引起肾功能损害时,肾组织中一种羟化酶的活性会明显降低,使体内的维生素D不能充分活化,从而使肠道内钙的吸收减少;相当多的糖尿病人并发性腺功能减退,性激素的缺乏本身就会促进和加重骨质疏松。此外,糖尿病如合并骨组织的营养血管和分布神经病变时,将会加重骨的营养障碍。对那些已患有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病人,再患有糖尿病将会使病情加重。
凡糖尿病患者有轻微外力即发生骨折,或X线检查有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或骨密度测定骨矿密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即能明确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治疗首先要针对糖尿病,把血糖控达标。应用降钙素制剂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痛有较好疗效;或口服二磷酸盐类药物抑制骨吸收,阻止骨质的进一步丢失。二者皆可配合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预防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最好措施是及早发现、及时治疗糖尿病。那些病程较长,血糖控制不理想,或伴有肝肾功能损害的糖尿病患者更要警惕骨质疏松的发生。
骨质疏松症又称为“无声无息的流行病”,早期无明显自觉症状,多在轻微外力导致骨折后才被发现。到目前为止, 我们拥有的各种治疗方法只能使骨小梁增粗、增厚,但不能使断裂的骨小梁再连接,因此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比较治疗更现实更重要。况且,骨质疏松症是可以预防的。因此,及早诊断并采取防治措施已刻不容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