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乳腺是指正常乳腺以外的乳腺组织,亦称异位乳腺、多乳腺症或多乳畸形,属于先天性发育异常,多发生于腋窝前线上,男女皆可发生,女性多见。
在人体胚胎第六周起,自乳线(腋顶部与耻骨连线)上开始出现6~8对由外胚层上皮组织产生的乳腺始基,随着胚胎的发育与人类直立行走等进化,除胸前一对表层细胞继续活跃的增殖发育成正常的乳腺外,其余的乳腺始基点均逐渐萎缩并消失。若这些乳腺始基点没有完全消失.少数基点则继续发育或不完全发育并成副乳。
发病的高峰年龄在25-45岁。考虑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有关,特别是雌激素、孕激素和催乳素的刺激有关。青春期前激素水平低,副乳腺肿块不明显,而青春期与生育期激素水平高,副乳腺受激素的调节而增生,绝经期后发病减少。总之,雌激素过高是导致副乳腺发育的主要原因。副乳所形成副乳腺腺病,常见为副乳腺囊性增生症.表现为双腋下随月经周期而变化的经前胀痛不适,甚至影响肩部和上肢。副乳腺还可以形成纤维瘤,甚至是恶性肿瘤(副乳腺癌),因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副乳腺的癌变率一般较正常乳腺低,极为少见,国内报道甚少.国外报道副乳腺癌的发生率约占所有乳腺癌的0.2-0.6% 。由于副乳腺所在的特殊部位.其淋巴系统和血管非常丰富.一旦癌变,极易引起淋巴及血行转移,5年存活率远远低于乳腺癌.有资料报道副乳腺癌的5年存活率为41.7% 。因此.临床上对副乳腺疾病应予重视。
副乳主诉主要以一侧或双侧腋下组织增多局部隆起,可扪及肿块来医院就诊,经常伴有与月经周期有关的腋下胀痛、刺痛。腋下肿块较大时,夏季穿衣影响美观。体检:双(单)侧腋下局限性隆起,双侧或单侧腋下可触及块状、结节状颗粒状肿块;质地韧或偏硬,表面光滑或结节状、颗粒状,大小不一,边界不清,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无粘连,可活动。包块触诊时有压痛,偶可见腋下包块表面乳头痕迹,哺乳期可伴有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不肿大。
腋下副乳腺的诊断依据:①周期性腋下胀痛;多数患者感觉经前、妊娠期或哺乳期腋部胀痛,也有部分患者从无不适感。②腋下包块,呈圆形或扁平形,大小不一,大都在3.5~6.0 cm左右,约90%以上患者婚育后发现腋下副乳,尤其在妊娠后,让患侧上肢自然下垂时啵部肿块凸出于腋前更明显。触之质软,有条索感或腺体样肿块;患侧上肢下垂时大都有挤压不适感。③小乳头,于包块表面皮肤上可检查出乳头,米粒大小,多呈凹陷状,乳晕不明显,因其很小,往往需仔细检查才能发现乳头痕迹。有少数患者哺乳期发现乳头溢液。④B超及钼靶检查发现腋下有与正常乳腺不相连的乳腺腺体样表现。可提高腋下副乳腺及其疾病的诊断准确率,鉴别诊断单纯腋下局部脂肪增厚引起的改变。
辅助检查:B超检查:腋下副乳腺位置表浅,呈长椭圆形或长梭形,边界欠清,位于皮下脂肪层内;回声与正常乳腺组织相似,为中等回声,后方回声可无改变或轻度衰减。钼靶X线检查:腋下副乳腺通常表现为腋内发现有与正常乳腺组织不相连的类似正常乳腺腺体样的密度增高影。
腋下副乳腺的治疗方法:①保守治疗:范围较小的腺体型腋下副乳,触之柔软,无或轻度周期性胀痛症状,虽在妊娠、哺乳期增大、疼痛,但过后又见萎缩,疼痛消失者;B超或钼靶检查提示仅有少量腺体组织,无明显肿块等异常征象者;不影响身体活动及美观的,可随访不需任何治疗。若腋下周期性胀痛症状明显,可予中成药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散结消块治疗。②手术治疗:腺体型副乳或完全型副乳、有异常肿块疑有恶变的、副乳腺体积较大或有乳晕影响外观的患者均手术切除,并常规送病理检查。③手术注意事项:切口方向与皮纹相一致,愈合后疤痕不明显;术中切除副乳腺同时,注意切除局部增生脂肪,避免术后仍有局部隆起,影响外观;术后腋下敷料应填塞饱满,上肢适当制动,有引流者保持引流通畅,胸带包扎,以防形成皮下积液。近年来,部分单位也采用溶脂吸脂技术来完成副乳手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