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皮肤粘膜或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等为特征 。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感染:细菌或病毒感染,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2、免疫因素:感染不能直接导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免疫因素的参与可能是ITP发病的重要原因。
3、肝脾的作用:体外培养证实,脾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PAIg的产生部位;与PAIg或IC结合的血小板,其表面性状发生改变,在通过脾时易在脾窦中被滞留,增加了血小板在脾的滞留时间,及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清除的可能性。肝在血小板的破坏中有类似脾的作用。
4、遗传因素:HLA--DRW及HLA-DQW阳性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密切相关的事实表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生可能受基因调控。
5、鉴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女性多见,且多发于40岁以前,推测本病的发病可能与雌激素有关。
二、临床表现。
1、急性型:半数以上发生于儿童。多见于婴幼儿时间,7岁以后明显减少。既往无出血史。80%以上在发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等感染史,特别是病毒感染史。起病急骤,部分患者可有畏寒、寒战、发热、全身皮肤瘀点、紫癜、瘀斑、可有血泡及血肿形成。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粘膜及舌出血常见,损伤及注射部位可渗血不止,或形成大片瘀斑。当血小板低于20×10E9/L时,可有内脏出血,如呕血、黑粪、咯血、尿血、阴道出血等,颅内出血可致意识障碍、瘫痪及抽搐、是致死的主要原因,出血量过大,或范围过于广泛者,可出现程度不等的贫血、血压降低,甚至失血性休克。
2、慢性型:主要见于40岁以下之青年女性,起病隐袭。一般无前驱症状,较难确定发病时间,多为皮肤粘膜出血,如瘀点、瘀斑,及外伤后止血不易等,鼻出血、牙龈出血亦甚常见。严重内脏出血较少见,但月经过多甚常见,在部分患者可为惟一的临床症状,部分患者病情可因感染等而骤然加重,出现广泛严重内脏出血。长期月经过多者可出现失血性贫血,部分病程超过半年者,可有轻度牌大。
三、化验检查。
1、血小板:
(1)、急性型血小板多在20×109/L以下,慢性型常在50×109/L左右。
(2)、血小板平均体积偏大、易见大型血小板。
(3)、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
(4)、血小板的功能一般正常。
2、骨髓象:
(1)、急性型骨髓巨核细胞数量轻度增加或正常;慢性型骨髓象中巨核细胞显著增加。
(2)、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急性型者尤甚,表现为巨核细胞体积变小、胞浆内颗粒减少、幼稚巨核细胞增加。
(3)、有血小板形成的巨核细胞显著减少(<30%) 。
3、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及血小板相关补体(PAC):80%以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PAIg及PAC3阳性,主要抗体成分为IgG亦可为IgM,偶有两种以上抗体同时出现,。
4、出凝血检查:
(1)、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
(2)、束臂试验阳性。
(3)、血小板功能一般正常。
(4)、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时间正常。
(5)、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90%以上的患者血小板生存时间明显缩短。
5、其他:可有程度不等的正常细胞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少数可发现溶血的证据(Evans综合征)。
四、诊断。
(1)、广泛出血累及皮肤粘膜及内脏,多次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
(2)、脾不大或轻度大。
(3)、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4)、具备下列五项中任何一项:①泼尼松治疗有效;②脾切除治疗有效;③PAIg阳性;④PAC3阳性;⑤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
(5)、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五、治疗。
1、一般治疗:出血严重者应注意休息,血小板低于20×109/L者,应严格卧床、避免外伤,注意止血药的应用及局部止血。
2、糖皮质激素:一般情况为首选治疗近期有效率约为80%。常用为强的松,1-2mg/kg?d,分次或顿服。病情严重的用地塞米松或甲强龙静脉滴注,好转后改口服强的松。多数患者用药数天后出血停止,2周左右血小板上升,待血小板升至正常或接近正常后逐渐减量(每周减5mg),最后以5-10mg/d维持治疗,持续3-6个月。
3、脾切除:脾切除治疗的有效率约为70%-90%,无效者对糖皮质激素的需要量亦可减少。近年有学者,以脾动脉栓塞替代脾切除,亦有良效。适用于:①正规糖皮质激素治疗3-6个月无效者。②激素治疗有效,但减量或停药复发,或需较大剂量激素维持者。③有糖皮质激素使用禁忌症④血小板破坏主要在脾脏者。⑤有颅内出血倾向,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者。禁忌症:①年龄小于2岁(2岁以下患儿脾切除后可发生难以控制的感染)②妊娠期③因其他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④ITP首次发作,尤其是儿童。
4、免疫抑制剂治疗:适用于糖皮质激素或脾切除疗效不佳者,有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脾切除禁忌症者,但不宜作为首选。
5、其他治疗:达那唑为合成雄性激素,与糖皮质激素有协同作用,作用机制与免疫调节及抗雌激素有关。氨肽素,有报道其有效率可达40%。此外中药也有一定疗效。
6、急症的处理适用于:血小板低于20×109/L者,出血严重广泛者,疑有或已发生颅内出血者,近期将实施手术或分娩者。
(1)、血小板输注根据病情可重复使用。
(2)、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0.4g/kgd,静脉滴注,4-5天为一疗程,一个月后可重复使用。或1g/kgd,用2天为一疗程,一个月后重复。
(3)、血浆置换可有效清除患者血浆中的PAIg。
(4)、大剂量甲泼尼龙,可通过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血小板的破坏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