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洗I号方在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的作用
摘要 目的:观察熏洗I号方在促进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患者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应用熏洗I号方和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治疗,每日2次,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熏洗I号方能明显减轻术后疼痛,减少出血,促进创面愈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药制剂。
关键词:熏洗I号方;湿热下注型;混合痔;创面愈合
湿热下注型混合痔临床较为常见,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我们应用熏洗I号方促进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共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28~75岁,平均57.5±8.9岁。按就诊顺序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病程5年以内者18例,5年以上者12例。对照组病程5年以内者16例,5年以上者14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
2、方法
2.1药物 熏洗I号洗剂由苦参、黄柏、孩儿茶、五倍子、乌头、樟脑、乳香、没药等中药组成(购于六安市中医院中药房),按20、20、10、5、10、10、15、15质量比混合,量取混合生药重180g,加水500ml,煎30分钟。过滤浓缩至1.0g/ml的生药煎剂,4℃保存。
2.2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手术当天常规用氨甲环酸氯化钠(0.4g静脉滴注,1d 1次)防止术后出血,头孢噻肟钠(2.0g静脉滴注,1d 1次)3d预防感染,术后第2d开始每日熏洗后以0.2%新洁尔灭消毒创面,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换药。治疗期间禁食辛辣煎炸之品,避免过劳,保持大便通畅。
熏洗方法:熏洗I号中药汁加热水稀释至2000ml,于每日便后先用热气熏蒸5min,待药液降至38℃~40℃时,坐浴20min,以浸泡肛门病变部位为度。对照组:使用复方高锰酸钾速溶片(复方高锰酸钾速溶片:济南清华消毒用品厂)熏洗。按1∶5000比例配置成2000ml溶液,于每天便后先用热气熏蒸5min,待药液降至38℃~40℃时,坐浴20min,以浸泡肛门病变部位为度。每日2次,7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2.3 统计学处理 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据以 ( ±s)表示, 每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进行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疗效比较应用Ridit分析,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3、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相关标准制定。治愈:创面结痂并脱落,局部组织修复。好转:创面缩小、变浅、渗血减少。无效:局部无变化或加重。
3.2 治疗结果 两组病例均一次手术治愈,术后无大出血、感染、肛管狭窄等并发症。治疗组在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表2。术后并发症如水肿、疼痛、排尿困难等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U=-4.32,P<0.05)。说明熏洗I号洗剂在促进创面愈合方面明显优于复方高锰酸钾。术后疼痛指术后需要用止痛药。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
表1 术后21d两组病例疗效(n)
n 治愈 好转 无效 治愈率
对照组 30 7 23 0 23.3 %*
治疗组 30 19 11 0 63.3 %
注:与治疗组比较,*P<0.05
表2 两组病例创面平均愈合及住院时间(d)
n 平均愈合时间 住院时间
对照组 30 22.20±2.84 20.01±3.27*
治疗组 30 18.23±2.10 16.12±2.32
注:与治疗组比较,*P<0.05
表3 两组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数(n)
n 创缘水肿 术后疼痛 大便出血 肛门渗液 尿潴留
对照组 20 14 13 12 7 9*
治疗组 20 1 2 7 1 2
注:与治疗组比较,*P<0.05
4、讨论
肛门周围有着丰富的神经分布,加之混合痔术后形成的创面受粪便刺激及细菌感染,极易导致疼痛,而疼痛又会引发大便秘结。另外如出血、水肿等伴随症状也使患者痛苦不堪,从而影响了创面的愈合。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其病灶虽去,但肌肤、肌肉受损,致脉络断裂,经气被其所激,气血郁滞于络外,经脉气血不畅,加之湿热毒邪留滞不去致新肉生长缓慢。本证总的病机应属湿热内蕴,经络阻滞。熏洗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熏洗I号洗剂为我科临床工作中的经验方,具有清热祛湿、消肿止痛之功效。早在《伤寒论》中即有用苦参汤外洗治疗的记载,临床疗效显著。本方以苦参为君,能清热燥湿解毒、祛风止痒,并辅以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儿茶活血疗伤、止血生肌敛疮,五倍子解毒消肿、收湿敛疮止血,乌头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樟脑辟秽除湿、温散止痛。上述各药合用,创面湿热之邪可祛,气血运行通畅,促进新肉生成,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现代研究认为[1.2.3.4.5]苦参、黄柏、儿茶、五倍子在体外可抑制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致病菌,具有消炎止痛作用。黄柏有保护血小板作用,外用可促进皮下渗血的吸收;乌头[6]有麻醉止痛作用;樟脑[7]涂于皮肤有清凉感,并有止痛、止痒及微弱的局麻和防腐作用;五倍子[8]主要含没食子鞣质和酸,对蛋白质有沉淀作用,与皮肤,粘膜的溃疡面接触后,其组织蛋白质即被凝固,造成一层被膜而呈收敛作用;腺细胞的蛋白质被凝固引起分泌抑制,产生粘膜干燥,神经末梢蛋白质的沉淀,可呈微弱的局部麻醉现象。上药合用,可促进创面愈合。而对照组高锰酸钾只有杀菌作用,对新生肉芽组织有刺激作用,使创面愈合延迟。此外,熏洗疗法有直接作用于患病部位,以迅速取效的特点。肛门直肠疾病部位局限,且又与外界相通,采用熏洗法方便有效。本研究利用药液熏洗坐浴肛门创面部位,可使药物的有效成分直接作用于创面,再加上药液的温热刺激可使创面周围的血液循环加快,使静脉丛的血液回流改善,从而促进局部炎症的消退,减轻术后疼痛和肿胀,减少出血,促进组织修复,使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缩短。诸药配合,改善了局部微循环和组织营养状况,加快了肉芽生长,减轻了各种并发症,较快地促进创面愈合,且未见不良反应,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廖 杰.氧化苦参碱的抗炎症作用[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88,20(4):313.
[2] 邸大琳,李法庆,陈蕾,等. 苦参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6,4(10):266.
[3] 梁 莹.黄柏抑菌效果的实验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0):2746.
[4] 王跃华,徐文俊,何俊蓉,等.川黄柏离体培养及药用成分的抑菌试验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10):1002.
[5] 李仲兴,王秀华,岳云升,等.用新方法进行儿茶对308株临床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1):38-39.
[6] 罗伟民. 复方五倍子糊剂治疗智齿冠周炎疗效观察[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05, 14(5): 267-268.
[7] 刘 振,潘诗海,段更利.气相色谱法测定薄荷止痒酊中薄荷脑的含量[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4,13(1):32.
[8] 李仲兴,王秀华,张明明,等. 五倍子乙醇提取物对金葡菌的体外抗菌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5,16(2):10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