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常见的病,与衰老有关的多因素疾病。主要以骨量减少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使骨的脆性增加并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骨组织中的矿物质和骨基质成比例地减少,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内分泌紊乱,钙吸收不良及废用有关;也可能与遗传因素及免疫因素有关。
女性较男性多见,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在轻微外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都易发生骨折,尤其是75岁以上妇女骨折发生率可高达80%以上。
临床表现:疼痛―最主要症状。其原因是由于骨转换过快,骨吸收增加,在吸收过程中,骨小梁的破坏和消失,骨膜下皮骨质的破坏均可引起全身骨痛,其中以腰背痛最为常见。另一个引起疼痛的原因是骨折。
无并发症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可无症状,或只有乏力,骨痛,特别是在背部与骨盆区,常为持续性疼痛,一般与骨质疏松程度有关。尤以劳累时加重,机体活动受限,日久可引起下肢肌肉不同程度的萎缩。骨质疏松病程进展缓慢,患者多以腰背疼痛或骨折来就诊。
(一)腰背痛―最常见的症状。当椎体发生压缩性骨折时表现尤为明显,但大部分患者也可症状不明显。就诊时常无外伤史,疼痛多较轻但持续,有时疼痛剧烈并可持续数周。急性疼痛缓解后,可残留不同程度的慢性疼痛。
腰背痛主要表现为下腰及腰骶部的钝痛,多在坐位或立位姿势时发生,而卧位休息可使疼痛得以减轻或缓解。
(二)骨折
脊柱椎体发生压缩性骨折,髋部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患者中最常见发生的三种骨折。
发生在胸腰段的压缩性骨折,除有骨折症状外,尚有轻度肠麻痹,胸部可出现肋间神经痛。骨折愈合与常人相同,4-5年后病情稳定,不再发生骨折。此时躯干较骨折前缩短,可出现驼背,重者可引起胸廓畸形,影响心肺功能,肋软骨与骨盆上缘贴近,在腰部两侧常伴有疼痛。
部分患者也可出现脊柱弥漫性疼痛的表现,多见于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症,沿脊柱有弥漫性疼痛及压痛,原因不明,经过一段时间后疼痛也可自行消失。
药物治疗:
1、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每日给予钙剂1-2g,睡前服用。
2、性激素。雌激素是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首选药,并对减少骨折发生有肯定疗效。
丙酸睾酮可促进钙磷氮的贮存,对骨质组成有效。
3、降钙素―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缓慢作用可以减少破骨细胞数量,有止痛增加活动的作用,并具有改善钙平衡的功效。
4、其他药:甲状旁腺激素,二磷酸盐,氟化物,异丙氧黄酮等。
在急性骨折时,需卧床休息,服用适当的镇痛药,注射降钙素甚为有效,穿特制的背心支架以限制脊柱活动。椎体压缩骨折腰痛明显者,患者可适当卧床休息,但不能过分强调制动,否则会加重骨折疏松的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