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管通路并发症
1、与技术操作、血管条件等因素有关的并发症
操作者对局部解剖结构不熟悉、专业训练不够,易误穿动脉,故要求操作者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及熟练的操作技术,切忌反复用穿刺针穿刺,否则容易导致皮下血肿形成及穿刺局部渗血。一旦形成皮下血肿或局部渗血,应建议患者尽量减少局部活动、卧床休息、局部加压、冷敷可奏效,且置管后不要立即行CRRT,如需行CRRT,应尽量少用或不用抗凝剂。
2、导管相关感染
导管相关感染是CRRT导管留置期间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导致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甚至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潜在的疾病、导管置入的方式、位置及留置时间、置管目的。CRRT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还包括置换液或透析液的污染、滤器的污染、不合理的治疗方式、透析器的重复使用、高龄、静脉内总铁离子增高、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增加、贫血、低蛋白血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近期住院或手术史等。APACHEⅡ评分大于20分、同时存在3种以上疾病是早期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诊断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两方面。其常见表现为发热、寒战、不明原因的低血压且没有其他部位感染表现;轻者表现为全身乏力、恶心,重者表现为高热伴寒战、低血压、呕吐、意识状态改变。局部感染表现为穿刺局部发红、肿胀、局部硬结及局部化脓。实验室检查提示外周血培养结果为阳性,且需明确是由导管所引起的。
若临床表现为发热、寒战、低血压、意识状态改变等提示需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菌血在发病2-3小时后好转,没有合并感染的表现如骨髓炎、心内膜炎,以上情况提示此类导管相关感染的治疗并不复杂,主要治疗方案是结合可能的病原菌予以抗感染治疗。但若临床症状或菌血症表现持续超过72h,此类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被认为是复杂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此时需要拔除血滤导管,且可能需4-6周的抗感染治疗。如果经验性治疗开始后,血培养结果为阴性,可停止抗生素治疗。
3、导管固定不当,导管保留时间长缝线脱落
患者躁动、肢体活动过度及外力牵引等因素均可导致导管脱落。加强宣教、妥善固定、严密监察可减少其发生。
4、导管内形成血栓
由于不正确的封管技术可使导管头端内腔形成血栓或纤维蛋白鞘,影响导管腔血流速度,甚至完全堵塞导管而被废用,并且导致血流不足,影响CRRT的顺利进行。
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术中熟练掌握正确的封管技术、术后及时冲洗、加强护理,可减少导管血栓堵塞的风险。
二:血滤器相关并发症
血滤器是最易形成血凝块的部位之一,选择合适的抗凝方案及CRRT模式可减少滤器内血凝块形成的概率,滤器血凝块形成时常导致跨膜压升高,而当跨膜压超过6.67kpa时易引起溶血。研究表明,采用枸橼酸钠抗凝时滤器寿命比肝素抗凝长。
治疗过程中应熟悉各种参数和报警的意义,全程严密观察各种治疗参数,特别是动脉压(Pa)、静脉压(Pv)、血浆入口压(PS) 、跨膜压(TMP),压力明显增高时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或增加抗凝剂用量,发现溶血血浆出现在回输体内的管路中,必须及时终止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