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常都提倡对疾病尽早治疗,以免病情发展延误后疗效不佳,但术后肠粘连的治疗持这样的观点未必正确。首先手术后早期的症状,虽可能一时未发现相关原因,不见得都是腹腔粘连所致,随着病症的持续,时间的推移,连续检查观察的判定,一些特征性的表现逐渐被感知被认识,一些相关因素得以排除或确认,对是否是肠粘连的判定更接近真实,对病症的危害性也更客观。其次术后腹腔粘连的实质类似瘢痕形成,固化成熟后就长期稳定,不会像炎症、肿瘤那样不断地发展。致病基础主要是影响了肠管的蠕动功能,或是挛缩牵拉内脏导致的疼痛,非致病性粘连是无需处理的。手术后早期的腹腔粘连常常像面条煮糨了的那样,再高明的医生也没法下手。术后的腹腔粘连自有其规律性的变化过程,多数会自行吸收。在粘连变化未定型之前的外科干预,不仅事倍功半,有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再粘连甚至脏器损伤。大家都有剥鸡蛋皮的经验,热腾腾的鸡蛋,直接去剥,百孔千疮,惨不忍睹,若是放在凉水中过一下,蛋壳和蛋白就易分开,分离腹腔粘连和这道理类似。这3~4年我们在进行腹腔粘连松解手术过程中,发现的腹腔粘连很少是铁板一块,常常是粘连的肠管或网膜组织的某个部分瘢痕强化形成致韧的腱索样结构,这些腱索像蟹足样固定在腹壁的瘢痕组织上,而肠管和网膜的其它粘连部位则是和腹壁借疏松组织结合。这种腱索样结构就是粘连组织长期受到牵拉后适应性的继发改变,也是粘连影响肠管蠕动的直接反映,所以说是病理性的,应予松解去除,而且损伤较小,术后效果好,再粘连的概率低。形成这种腱索样粘连需假以时日,因而我们推荐术后肠粘连在术后1~2年后进行外科干预较为适宜,症状要持续存在3个月以上,这样才能期望手术治疗有个较好的结果。这是我们依据当前有限资料的所作的推断和分析,还有待今后更多的临床实践观察来论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