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生儿脐炎
由于断脐不久,局部有尚未完全愈合的“伤口” 及坏死的残端组织的存在,加上新生儿自身免疫力尚不成熟,抵抗力差,所以病菌可以乘机侵入,引起的化脓性感染―脐炎。最常见的是脐带脱落后,有少量的脓性或粘液性分泌物,周围皮肤稍红,不肿,无明显触痛, 重者出现“脐炎合并腹壁感染”,除了脐部有脓性分泌物外,尚有脐部及周围红肿,而且范围较广,患处有触痛,形成脐部脓肿。病儿有哭闹、发热、食欲下降、白细胞计数增高等全身表现。这些病儿若治疗不及时,有可能发生败血症或者腹膜炎。
治疗: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及抗生素治疗。
2、脐茸
正常情况下,卵黄管等结构在胎儿发育过程中和断脐后,或闭塞、或纤维化、或消失,最后仅残留一皮肤瘢痕凹陷――脐。 脐茸正是卵黄管闭塞后,其远端的粘膜(肠粘膜)未完全消失,在小儿脐部出现的息肉样增生物。创面上出现的樱红色、表面光滑湿润的息肉样增生物,可有少量“脓水”样分泌物,如果局部摩擦可出血。
治疗:一般对米粒状脐茸可用10%硝酸银烧灼;对蒂状脐茸先以线结扎,残留部分再用10%硝酸银烧灼。粗大的脐茸多需要手术,手术比较简单。
3、脐窦
也来源于胚胎卵黄管残余组织。脐部有一瘘管,呈盲端,临床表现与脐茸相似。
治疗:手术治疗。
4、脐肠瘘
出生后因卵黄管未闭,脐部有瘘管与小肠连接,多伴有小肠麦克尔憩室。临床表现脐部分泌物较多,甚至有粪水样液体至脐部流出。脐部造影检查可见造影剂进入小肠确诊。
治疗:确诊后手术治疗。
5、脐尿管瘘
出生后因脐尿管未闭 ,脐部脐尿管与膀胱连接。脐部有较多清亮渗液,尤小孩哭闹及排尿时明显。造影检查可见造影剂进入膀胱而确诊。
治疗:确诊后手术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