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胃病?
胃、十二指肠溃疡
慢性胃炎 非萎缩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特殊类型胃炎
我国人口中消化性溃疡发病率约10%,慢性胃炎发病率约30%。
消化性溃疡
溃疡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胃或十二指肠粘膜发生局限的溃破、缺损,病变达粘膜下层或更深,而糜烂指不超过3毫米深的表浅溃破。所以溃疡愈合后会遗留瘢痕。
溃疡均好发于男性,男女发病之比约为3.4-4.4:1。
胃溃疡常见于中老年人,45-55岁为高峰发病年龄,十二指肠溃疡的高峰发病年龄为20-30岁。
消化性溃疡发病有季节性,特别是在秋冬和冬春之交多发,夏季低发。
此外,应激状态、紧张、压抑等精神因素都可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病。
慢性胃炎(非萎缩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及特殊类型胃炎)
胃粘膜从正常发展到癌变的变化一般需要10到20年。即使从萎缩性胃炎到胃癌,也有一个逐渐演变过程,在演变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中间阶段,如“不完全型肠化”和 “上皮内瘤变(旧称不典型增生)”。
萎缩性胃炎其胃癌发生率与病变时间及程度有关,15年以上约达10%。
萎缩性胃炎(萎缩和肠化)会发生癌变,应多加注意。但是它们也与年龄有关,60岁以上的人90%可以有肠化,因此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老龄化改变。临床上轻中度萎缩和肠化很普遍,可以逆转,重度的要密切随访,但仍不是手术的绝对指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