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是一个12岁的农村女孩。从小由奶奶带大。3月前最亲近的奶奶去世后,李霞经常会出现突然晕倒,神智不清,胸痛、气喘不上来、双手不由自主的抽动。父母就把她送到医院,但是检查很多都正常。儿科医生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李霞只有在有人的场合才会发作,有时跟她提起奶奶或者责骂她一下就开始发作,上学也容易发作,回家则较少发作。但是当她玩得开心的时候或者专心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她都是好好的。于是儿科医生就建议她父母把她带到心理门诊。
医生的观察:
在候诊室内,李霞发作了一次抽搐,非常痛苦。但是过后当医生和她谈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她却笑容可掬、谈笑风生,完全看不出患病的样子。极具戏剧性的是,当询问病史时,她再次发作了,而医生轻按她的仁中她就恢复了。
医生的分析:
李霞患的是转换障碍,这是癔病中的一种类型。这种疾病的主要特征病人面对压力或刺激时,将心理情结转换到身体上去,表现出运动或感觉功能异常,而情绪方面表现很少。所以这种心理疾病很容易被误解为神经系统或身体某方面出现问题。
医生的评点:
转换障碍是心理精神科最古老的疾病。在过去是妇女常见,现在是儿童常见,特别是智力比较低、受教育少或少接触社会的人。这些人大多有:情感反应强烈、表情夸张,需要别人的经常注意,容易受暗示,自我中心思维等性格特点,又被成为表演型性格。
这种表演型性格的人在受到挫折或心理冲突后,或接受暗示后容易产生心理创伤,并转换成身体症状。症状也非常丰富,有的表现为身体的任何部位的瘫痪,麻痹,抽搐等等,有些表现为突然发不出声音或突然失明。但是身体检查结果往往不能解释这些身体的症状,也不符合医生所见疾病的逻辑关系。这些人经常会让家属或者医生感觉好像是在装病。而且患者对疾病的反应让人感到奇怪,比如,有些病人对自己的症状一点也不关心,就象李霞一样。而另外一些病人看起来并不严重,可时他们却唉声叹气,呻吟不断,让人感觉太过分了。
这些症状一般都是在受到刺激后出现,但是有时这种刺激对周围人来讲并不明显,所以家属可能找不到原因。例如,一个压抑愤怒的人,可能会出现右手臂的瘫痪,但是周围的人并没有意识到他有愤怒的情绪。
关于治疗:
心理治疗是治疗转换障碍的基本措施,过去经常使用暗示治疗或催眠治疗来治疗转换障碍。在催眠状态下,可使被遗忘的创伤性体验重现,受到压抑的情绪获得释放,从而达到消除转换障碍的躯体症状,这样的例子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经常。
目前使用多的是解释性心理治疗,主要通过引导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致病的精神因素(如李霞失去疼爱她的奶奶),帮助患者分析个性存在的缺陷,制定克服个性缺陷的方案,达到治疗的目的。
就像李霞,父母或医生可以一种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向她解释生死的意义,让她慢慢接受失去奶奶的事实。另外,李霞年纪小,又不善言语,不能很好地用语言来表达她的痛苦,不由自主地用身体的症状来表达了。所以对她的治疗,主要是逐步教会她用语言主动表达自己的情绪,让她学会说出自己的开心或者不开心。同时配合一定的药物治疗缓解她的症状。
医生的提醒:
1、由于转换障碍的发病和受教育程度及性格有关,所以儿童早期的家庭教育相当重要。家长不仅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智商,也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情商(表达情绪的能力)。要让孩子学会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快乐或悲伤等感受。
2、尽管转换障碍经常被人们误解为装病,但是对于病人来说,疾病并不是他们有意装病的,他们也实实在在感觉到痛苦。
3、转换障碍的家属经常太关注病人的身体情况,围绕着病人百般呵护,团团转,这样会使病人的病情更迁延不愈。
转换障碍的简单判断:
1、生病前有心理刺激因素。
2、突然发病,反复波动。疾病来得快,去得也快。发作都是在有人的场合。
3、运动或者感觉系统症状,但是不能用某种躯体疾病来直接解释,而且相关的医学检查并不能解释他的症状。
4、表情和疾病严重程度不相称,求医不积极或过度求医。
5、病前有表演型性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