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厌食症的防治
在我最近这几年的心理治疗门诊中会经常的接诊到一些年轻爱美的女性,为了保持身材她们长期过度节食减肥,导致身体极度消瘦,其中最严重的甚至连行走都变得异常困难,但她们却依然认为自己的体重过高,非要要把减肥进行到底不可。她们其中有女大学生、公司白领、模特、歌手还有普通工人。她们中的大部分人是在家人好友的强烈要求甚至有的是强迫下来到了诊室的。经过详细的问诊和检查,最终确诊她们是患了“神经性厌食症”。
神经性厌食症,又称为厌食症,是患者病态的对肥胖的恐惧、体像障碍、过分的追求苗条为特点的一种进食障碍。患者通常自己有意造成的体重明显下降至正常生理标准体重以下,并极力维持这种状态。多见于青少年,发病年龄多在10―30岁期间,主要罹及女性,男性与女性患病之比约为1:9.5。
该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大多数的专家认为,该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1、生理心理因素:13岁以后,是性的生理及性的心理发展最快的阶段。对于性心理发育尚不成熟的女孩,对自身的第二性征发育和日益丰腴的体形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容易产生恐惧不安,羞怯感,有强烈的愿望要使自己的体形保持或恢复到发育前的“苗条”。2、社会文化因素:社会的压力可严重地影响个人的观念及行为。现代社会中以身材苗条作为有能力、高雅、有吸引力的标志,使体重偏低受到人们的青睐,比如,英国把苗条作为具有自控力、举止文雅、有吸引力、有活力的象征。3、其他社会学因素:在多数对神经性厌食症的患病率调查中发现,患者多来自于社会地位偏高或经济较富裕的家庭;城市人群的患病率高于农村人群。4、个体的易感素质:常有争强好胜、做事尽善尽美、喜欢追求表扬、自我中心、神经质;而另一方面又常表现出不成熟、不稳定、多疑敏感,对家庭过分依赖,内向,害羞,自我评价低等。5、家庭因素:家长过分溺爱,过度保护和干涉孩子;家庭中有节食者或家庭中过多的谈论减肥与体形美。6、本病的发生也可能与某些遗传素质有一定的关系。
神经性厌食症的患者由于长期控制进食,甚至还不断地用手指刺激咽部,使吃进的食物再吐出来,这样就人为地打乱了正常的神经生理反射,渐渐大脑“见到”食物信号就不兴奋了,消化液分泌也减少,胃肠蠕动也减慢,面对香喷喷的食物也不再感到饥肠辘辘,而是真的从心里感觉厌恶、想吐,心理、生物反应趋于一致,这说明病理性神经反射已形成。此时无论怎样逼迫她们进食,或者即使她们改变主意想主动进食,恐怕也为时已晚,因为此时吃饭对她们来说真比吃药还难。晚期患者,精神萎靡、情感淡漠、木讷,甚至出现幻觉和妄想等。尽管病情严重,但她们仍不承认有病,对治疗持消极态度。
神经性厌食症的患者主要表现有:
1、故意节制食量为必要症状。进食量远较常人为少,或仅选择低热量的食物。部分病人因不能耐受饥饿,而出现阵发性贪食。呈少食或禁食和贪食相交替。
2、体重减轻。较以往或常人低25%以上。
3、极度担心发胖,常采用过度运动、致吐、导泻、服用食欲抑制药或利尿剂、藏匿或抛弃食物的方法减轻体重。
4、有体象障碍自觉过胖,或部分躯体过胖。即使已明显消瘦.仍认为并不瘦。
5、有性功能及性发育障碍。女性闭经,男性性敏感减退或阳痿。青春前期者,性心理和生理发育迟缓。
6、严重者伴有营养不良、毛发呈脱发祥、浮肿、低血压、低体温、心动过缓,甚至水电解质和酸硷平衡紊乱。
7、可伴强迫性症状及焦虑抑郁情绪。
8、拒绝承认有病,不愿配合诊治。尤其是不承认体重过低和进食过少是病态。
由于神经性厌食症的发病率在不断地增高,而且神经性厌食症会造成患者躯体及心理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所以该病的防治已显得非常重要。
首先社会应提倡“健康的美”,而不是所谓的“骨感美”;提倡合理的健康饮食,避免少吃垃圾食品。不要在不合理的饮食导致肥胖后,又为了减肥,而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度节食。平常要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生活和娱乐;常锻炼;善交友,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善于倾诉,学习如何调节和舒缓心理压力;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减少患心理疾患的几率。
当患者已经达到“神经性厌食症”的诊断标准时,则需及时到心理专科门诊治疗。当患者出现体重过低到危险水平,体重下降迅速,存在严重抑郁或院外治疗无效时则需到病房住院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