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颈椎椎间盘组织退变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并出现相应临床表现者为颈椎病。
一、诊断依据1、 多发于低头工作者,中老年人多见。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2、 颈、肩背疼痛,颈部板滞,上肢麻木,或伴有头痛头晕。3、 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4、 X线正位片摄片可显示钩椎关节增生,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 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5、 CT或MRI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二、中医证候分类1、 风寒外袭:颈项疼痛僵硬,牵及臂、指,头痛头重,畏寒恶风,每遇天气变寒而加重。舌质淡,苔薄白或薄腻,脉浮紧。
2、 气滞血瘀:颈项疼痛剧烈,痛处固定,可向枕顶部和臂、指部放射。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
3、 痰瘀互结:颈项疼痛,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心悸,恶心,倦怠乏力嗜睡;咽部哽塞不利,咳喘痰多,胸闷胁胀,胃脘胀满,面色不华。舌质淡,苔白腻。
4、 肝肾亏虚:颈项酸痛,腰膝酸软,头目错沉,耳目失聪,失眠多梦,肢体麻木。偏于阳虚者面色恍白,肢体温,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脉沉迟,偏于阴虚者面色潮红,舌红少苔有裂痕,脉沉细数。
5、 督阳不通:下肢痿软,筋脉拘急,步履踉跄,甚则卧床不起;腰膝酸软,两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艰难,或性功能障碍。舌质胖,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三、现代医学分型1、颈型:枕颈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X线片显示,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节段发生改变。
2、神经根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所支配的皮肤在急性期可出现痛觉过敏,后期则表现为感觉减退,所支配的肌肉出现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腱反射异常,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叩顶试验和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颈椎X线片显示,椎体增生,椎间隙变隙,椎间孔变小。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狭窄。
3、脊髓型:早期感到下肢无力,行走不稳,步态笨拙,主诉有“脚下踩棉花”的感觉。继而上肢麻木无力,胸腹部束带样感。常伴有膀胱和直肠括约肌功能障碍。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下肢肌张力增高,肌力减退,膝、踝反射亢进,髌阵挛阳性,霍夫曼氏征阳性(后伸位检查有助于早期脊髓受压的诊断)。X线摄片显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增生严重并突入椎管。CT或MRI检查显示,椎管变窄,椎体后缘增生物或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
4、椎动脉型:头晕、恶心、哎吐,常与头颈转动有关,颈椎侧弯后伸时加重;有猝倒史,可反复发作,但无意识障碍;或有耳鸣耳聋,视物不清及交感神经症状。旋转试验阳性。X线摄片显示横突间距变小,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CT显示,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狭窄。椎动脉超声或及彩超(TCD)的测定结果具有特殊的诊断意义。椎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DSA)有助于确诊。
5、交感神经型:头痛、枕部痛、头胀,头痛往往呈持续性,主要出现在额部,特别是眼窝和眉棱骨处。因累及不同节段,会出现眼睑无力、神物模糊、发涩或流泪、双侧瞳孔或睑裂大小不一,耳鸣、耳聋,心前区疼痛,心动过速或过缓,血压增高;四肢凉或手指发红发热,一侧肢体少汗或多汗等。可伴有颈、肩痛等神经根刺激征。颈椎X线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或有不同程度错位。
四、治疗方案1、颈型:以滚法、按揉法操作于颈肩背部,重点操作于痉挛的软组织处;颈部施以缓和的摇法及拔伸法。有颈椎错位体征者,可合理应用颈椎调整手法。
2、神经根型:以滚法、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操作于颈肩背部及患仙上肢,有颈椎错位体征者,可合理应用颈椎调整手法,如在颈椎拔伸状态下小幅度旋转颈椎、拔伸下旋转定位扳法等。
3、脊髓型:以滚法、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操作于颈肩背部,促进颈椎管内血液循环,减轻脊髓压迫;再以手法操作下肢,逐步改善下肢肌痉挛状态。有颈椎滑脱体征者,可合理应用颈椎短杠杆微调手法,以改善颈椎功能性椎管狭窄,减轻脊髓压迫,慎用颈椎扳法。
4、椎动脉型:以滚法、按揉法操作于颈肩背部,再以一指禅推法和鱼际揉法轻柔地操作于患者两颞及前额,然后视患者临床症状的特点,操作于枕部、颞部、前额部、眼眶、背部、胸部等部位。
5、其他疗法a、牵引:适用于椎间隙狭窄者。在初次牵引过程中应观察患者的反应,若出现症状加重的情况,应立即中止牵引。
c、药物:可选用活血化瘀类的中药内服或外敷,并可使用解热镇痛类药,甘露醇或七叶皂甙钠静滴脱水,适用于急性期。
d、封闭:颈神经根封闭或骶管滴注,适用于急性期。
五、并发症处理严重的脊髓压迫症状出现后,应及时建议患者手术治疗。
六、注意事项1、推拿适用于各型颈椎病,但要注意手法力量和种类的选择及手法的安全性,扳法避免粗暴。
2、立足于预防。注意工作学习时的体位和持续时间、用枕的合理性及颈肩背部的保暖。
3、发作期以休息为主,减少颈部活动。缓解期应坚持颈项肌肉的功能锻炼。
七、疗效评定1、治愈:原有各型症状消失,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恢复发病前的劳动和生活能力。
2、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颈部及肢体功能改善。
3、未愈:症状无改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