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多长时间可以预测远期疗效?
很多慢性乙肝患者都在服用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抗病毒治疗开始后,HBV DNA水平能不能下降?何时下降?下降多少?这些都可以预测服用这种药物的远期疗效,以及HBV是否发生了耐药变异。
这里要记住:服用某种抗病毒药物后,HBV DNA水平下降越快、幅度越大,其远期疗效越好,发生病毒变异的可能性越小。
什么时候是预测服用药物的远期疗效?
专家们认为,服用拉米夫定到16周、替比夫定到24周、阿德福韦酯到48周时,是合理的疗效预测点。
如果在这个时间点监测到的HBV DNA水平达到阴性或检测不到,则可预测服用该药两年或更远期的疗效良好。在此期间若病毒变异率很低,则不需要改变原有治疗方案,患者可持续服用原有药物。
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因为抗病毒能力强大,病毒变异率低(基因耐药屏障高,恩替卡韦服用5年病毒变异率仅为1.2%,替诺福韦脂服用8年至今未观察到病毒变异),只需按一般监测规律进行即可,无须列出合理的疗效预测点。
为什么要把拉米夫定的“合理疗效预测点”定为服用16周、替比夫定24周、阿德福韦酯48周呢?
1、拉米夫定所致的病毒变异率较高,它的抗病毒活性又较强,但是如果早期取得了良好效果,病毒变异率并不高,因此其“合理的疗效预测点”定为16周,它也是可以接受的初治药物;
2、阿德福韦酯杭病毒活性发挥较慢,但是它导致的病毒变异率却较低,所以服用48周是恰当的;
3、替比夫定所致病毒变异率低于拉米夫定而又高于阿德福韦酯,故服用24周时为“合理的疗效预测点”。
我国大多数慢性乙肝患者在初治时选用价格较低的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酉自和替比夫定,但它们有的所引起的病毒变异率较高(如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有的抗病毒效果出现较晚,甚至发生原发性无应答(如阿德福韦酯)。而大多数慢性乙肝患者是在医院外服用药物,觉得方便安全,认为只要坚持服用下去就不会出现问题。
其实,核苷(酸)类药物的抗病毒活性不同,起效时间也不同,服用后病毒变异率更不同,不定期监测HBVDNA,就不知道HBV在体内是否“老实”或“服输”了,也不知道它们是否已经“改变策略”(基因变异)。因此,患者除了要进行常规的监测外(一般每1~3个月监测1次),还必需记住“合理的疗效预测点”,到时候一定要去医院检测HBV DNA,并请医生帮助分析。
如果在“合理的疗效预测点”监测到的HBV DNA水平下降得不理想,甚至没有下降,则可以预测该药的远期疗效欠佳,或者可能要发生病毒变异。这时,医生就要提前改变原有治疗方案,更换或加上另一种抗病毒药治疗,实现优化用药,以期达到理想疗效并预院病毒变异,这就是患者治疗的转折点,或称“拐点”。
患者的“拐点”是从“合理的疗效预测点”获得的,在“合理的疗效预测点”检测HBVDNA非常重要。
专科医生都希望患者没有这个“拐点”,不用换药或不用加药,只需用上一种药就一用到底,直到“治愈”。多数患者的治疗是不顺利的,往往需要改变治疗策略。乙肝治疗是一项艰难的长期工程,没有患者的默契配合,只有医生使劲,是很难完成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