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哺乳期乳腺炎与哺乳期妇女发生的乳腺炎有着本质的区别。好发于30-40岁非哺乳期妇女。病因与免疫功能失调、感染、乳腺退行性变乳管分泌物积聚以及内分泌失调有关。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表现多样,可有乳房局部炎症、肿块位于乳晕区、乳头溢液、乳头凹陷、皮肤破溃,久治不愈等表现。目前单纯西医治疗多用激素及消炎方法疗,甚或手术切除部分或全部乳房。疗效欠佳,副作用大,患者难以接受。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策略:就是前期应用“清”和“引”的外科技术取代传统“切”的方法,后期中药辩证治疗。争取在保留乳房的同时治好乳腺炎,并且减少或避免复发。
“清”和“引”的外科技术:主要是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不切除乳腺腺体前提下,大范围的彻底“清除”整个乳房炎性病灶和坏死脂肪组织,然后填塞负压引流材料,持续冲洗和“引流”2周左右,待炎症完全消退再缝合伤口。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是以聚乙烯乙醇水化海藻盐泡沫填塞组织创面,以生物半透膜为全封闭材料,封闭整个创面和腔隙,同时将多侧孔与负压源连接,促使创面和腔隙内的渗液、液化的坏死组织及时排除体外,隔绝创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感染机会,促进创面肉芽组织均匀生长。
整个治疗期间还配合中医药物干预治疗。实现局部与全身兼顾,标本兼治。非哺乳期乳腺炎在中医属于“粉刺性乳痈”。中医认为乳痈之成,外与乳汁壅积,日久化热酿脓;内因情志不遂,肝郁气滞,或因饮食不节,湿热蕴结,肝郁胃热,致乳络不通,日久肉腐成脓。治疗以疏肝清热为主,个体化辩证论治。
另外,非哺乳期乳腺炎,起病初期,患者如能及时就诊,进行中医药物治疗,饮食调理,部分可以治愈,避免了手术。炎症一旦进展化脓,则需要手术干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