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来,移植髂骨块应用的减少趋势跟骨替代材料的应用增加趋势仍在持续。
重组骨诱导蛋白
2012年以来,重组骨诱导蛋白所造成的局部不良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2011年6月,出现了一系列有关人重组骨诱导蛋白的潜在高风险的文章及研究。该类文章主要关注以下三点:1)人重组骨诱导蛋白在腰椎前路融合中的应用增加了逆行性射精及早泄的风险。2)人重组骨诱导蛋白增加了神经根炎、感染及血肿的发生率。3)人重组骨诱导蛋白的应用与癌症发生率的增加有相关性。随后的研究表明,许多并发症的发生具备入路特异性,如果不与入路本身有关的话。
人重组骨诱导蛋白的应用是否会增加逆行性射精的几率仍不十分清楚。在斯坦福大学的一项十年回顾研究中,人重组骨诱导蛋白-2提高了2倍逆行性射精的发生率,这与之前FDA有关人重组骨诱导蛋白-2的临床试验结果类似。另一项丹佛大学的研究中,则显示对于前路椎间盘置换与应用了人重组骨诱导蛋白的前路椎体间融合进行比较,在逆行性射精的发生潜在风险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另一种解释认为逆行性射精与手术显露(腹膜及腹膜后)技术相关,这就表明人重组骨诱导蛋白的应用与逆行性射精的发生并无关联。这使逆行性射精的准确定义和如何测量方面进一步混乱。
神经根炎的问题,大概是由一些基础研究中提出,而逐步上升为一些基于相对小的再分析基础上的临床试验。大多数最近的临床研究表明,于后外侧入路应用人重组骨诱导蛋白并未出现继发神经根炎的发生风险升高。
近期一项基于1400名患者的临床实验表明,应用人重组骨诱导蛋白引起血清肿的几率(3.2%)要略高于应用脱钙骨基质(2%)与自体移植骨(1.4%),但这些差异并不显著。研究中同样显示,整体感染率为3.1%,人重组骨诱导蛋白组并无明显升高。这些数据也被SRS近55000例病患及医疗保险数据库中16000例病人的结果所支持,并无BMP导致的整体感染、血清肿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的增加。这些研究都表明会有明显的医疗费用增加,但因为熟练的护理措施,很少病人因此感到不满。
大概最引人关注的是骨诱导蛋白与癌症的潜在相关性。制造商的数据显示,经批准上市的6-12mg制剂应用于明胶海绵上并无癌症增加的风险,FDA也未对此提出警告。但一些相对较小的外部分析数据则得出了不同结论。一项基于医疗数据的对于93000例腰椎融合术病人的回顾性研究显示,并无胰腺癌的发病率的增加,另一项威斯康辛组则提供了467000医疗保险数据中的病人,于脊柱融合术中应用了BMP的病人癌症发生率有6.2%的下降(而非增加)。
在寻找骨诱导蛋白的更有效载体方面,工作仍在持续。该种研究希望能够寻找一种避免骨诱导蛋白早期大量释放的承载体。当然早期的释放对于治疗进程十分重要,但若释放过多,则导致了过多的血管通透性,出现了上述的局部副作用。
其他骨替代材料
尽管更多的关注被放在骨诱导蛋白上,但其相对较高的成本也继续鼓励着其他骨替代材料的研究。一项动物研究显示,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带或不带有骨髓成分,均不能促进脊柱的后外侧融合。硅酸盐代磷酸钙、各种骨髓/陶瓷组合、生物活性玻璃均在脊柱植骨融合领域被继续研究。大多数研究表明,这些研究,包括间充质干细胞,还是无法达到人重组骨诱导蛋白的效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