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治疗方式仍存在争议,而更多数据显示轻微症状或无症状患者可暂观察,如行手术,则前、后入路效果类似。同样的,一项大宗回顾性研究分析了老年齿突骨折病人的治疗效果提出了对于比较手术或非手术的治疗哪种更佳的见解。在规范颈后路内固定方面有了积极地进展,而在避免手术位置感染方面,也出现了更简单的方法。
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的外科治疗一般有两种入路:1/前路减压植骨融合。2/后路椎管成形术。多数病例中,前者对前方压迫直接减压,但却带来诸如吞咽困难、移植物压迫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后路椎管成形术适应症较宽,但却在颈椎矢状位上影响颈椎曲度变直或略前突,且导致较高的C5神经根麻痹症状发生率。近来,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表明,两种手术方式均可以在功能、神经症状及生活质量方面得到很大的改善,并无差别。但是,前路手术的再手术率相对较高。
齿状突骨折
老年齿状突骨折治疗困难,合并症高,一年内致死率大于20%。在多中心研究中,159例患者被随访12个月。其治疗方案由医生与患者经商议后共同决定。三分之一的患者采用了保守治疗的方式。两组病人在年龄、症状及医疗条件方面均无差别。总体死亡率在18.1%,其中保守治疗组25.9%,手术组13.9%。统计学分析显示保守治疗、高龄及更多的合并症会导致更高的致死率。在非手术组,59例病人中,有17例出现了骨折不愈合,其中13例需要再行C1-2融合。在非手术组中,无论骨折是否愈合,其临床症状均类似,并且没有病人因未手术而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恶化。
侧块固定。
颈椎后路固定被广泛应用,并亟需一个标准。这些装置的监管存在问题,其规格及应用未有分类标准。这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因无使用培训,其培训只能在手术中进行。另一个不利影响则是该种设备由于是“未认证设备”,其投资受限,研究及发展也受到阻碍,法医及知情同意方面也十分复杂。2012年九月,美国FDA将该类装置归于第二等级。FDA及CSRS分别进行了关于该装置的独立系统回顾。在两宗回顾中,融合率均大于98%,而并发症发生率也很低。最近,FDA准备将其分类级别提升至第二级,这意味着该类装置将在其预期应用领域得到更大的发展。
手术部位感染
避免手术区域感染是保障病人安全的一项基本内容。基于大量的数据分析,不同颈椎手术方式的手术区域感染发生率被统计出来。总体手术区域感染率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内固定约0.45%,后路减压约0.97%,后路术后颈椎僵硬发生率为1.82%。手术区域感染导致致死率提高四倍,住院时间平均延长15天,费用平均增加32000美元。为了避免发生手术区域感染,研究出一种方法。那就是在缝合过程中将万古霉素粉末覆盖于创口表面。在动物研究中,包含内固定的脊柱创口被置入金黄色葡萄球菌。而万古霉素粉末的覆盖则使所有动物的刀口感染症状消失。而对照组的动物则全部出现阳性感染症状。没有观察到万古霉素的细胞毒副作用。在一项临床研究中,进行了后路减压融合的病人应用了刀口局部万古霉素粉末覆盖,并与历史对照组比较。手术区域感染率由15%降低至0%,没有发现万古霉素的全身分布及不良反应。该报道结果与其他关于万古霉素粉末应用会降低手术区域感染率的报道相类似。万古霉素粉末在局部组织应用的风险似乎极小,而长期应用是否会提高耐药菌发生率尚未知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