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孩子的心理防御机制不够成熟完善,且很多内向型性格的孩子不善于表达内心的情感,而一旦遇到难题无法克服时,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类抑郁症的表现,如厌学、不愿出门、不愿吃饭、叛逆心理强、睡眠障碍、依赖性强等等,而孩子们夸张式的情感表达方式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判断,且中国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家人对其过度关注也往往使会孩子夸张地表达情感,而当我们轻易地下了抑郁症的诊断的时候,可能这顶“大帽子”本身对孩子的成长危害远远超过了抑郁本身。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理科杨乐金
案例的主人翁是一个帅气的小男孩,他只有12岁,刚刚升入初中,他本来是一个外向型性格,爱好广泛,朋友很多,但是家长发现孩子最近出现了厌学,心境低落,叛逆心很强,他第一次来到我门诊的时候,我也有点意外,这样的性格一般自我调节机制是比较好的,那么问题出在那里呢?
初始的接触不算顺利,他很排斥来心理门诊,认为这是一件极为丢人的事情,在诊室里面对他的父母大声呵斥。我给了他一点安抚性的言语,然后告诉他看心理科的不一定都是病人,如果他不愿意接受我的检查,我可以帮他进行心理测试看看他的问题出在那里。幸运的是他答应了。
心理测试的结果提示他抑郁分值和恐惧分值很高,其中恐怖分值高过了一百分。我耐性的为他讲述了心理测试的结果,并根据心理测试的结果说了几个他的性格特点。这时候,他安静了,并开始逐渐的信任我。当我问到他恐惧什么的时候我遇到了阻力,他自然的心理防御让我无法进行下去,于是,我选择转换话题。我简单的了解了他的成长经历和他目前所处环境对他的影响,很明显,患者是由于对新环境不适应造成的抑郁情绪,很常见的案例。
我简单的纠正了一下他错误的认知,同时也和他家长作了沟通,告知了他们应该注意的事项。患者本人明显轻松下来。
但是,问题再次出现了,他妈妈强烈要求他周一回去上课,这激起了他强烈的逆反心理,他不再说话。于是,他们的家长开始指责和抱怨,并一而再的恳求我解决他厌学的问题。很明显孩子的问题也和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但是我不想一次性解决很多问题,从而让孩子产生冲突和茫然。我开了一点抗抑郁的药物,并告知孩子药物仅仅帮助他心情好一点,而他想真正恢复过来还需要自己。
一周后,他在家长的要求下去了学校,但是问题很快出现了,他妈妈打电话告诉我孩子出问题了:他在学校把另一个同学揍了,然后拿出我开具的抗抑郁药物说,“我是精神病人,你看我正吃着药,精神病人打人不犯法,揍你也是白揍。”讲到这里她妈妈无可奈何的笑了。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有时候孩子的问题可能不给他“扣帽子”――匆匆下诊断,效果会更好点(当然前提是没有危险)。很多心理问题都是由于心理不良暗示造成,如果你再肯定了他的不良暗示,可能结果会更糟。
相关文章